在网络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言论:新式武器有什么用?经过实战检验了吗?每天演习有什么用?没经过实战的军队能打仗吗?
甚至于这种言论都有些“走火入魔”了,有人还曾这样质问过笔者:人家印度空军每天实战,中国空军的实力能比得上?
且不说印度空军哪里每天实战了,就将印度空军自建军以来的所有实战战绩加起来,自己那么大的体量,却老是被巴基斯坦空军摁着刷机头,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呢?
试问大家见过大街上有人嚷嚷:我每天挨打,所以我整条街是最强的吗?如果有,那大概率脑筋是有点问题的。
请注意,说实战经验多比较好,那往往指的是打赢的实战经验,高水平的实战经验,可不是挨打的实战经验,比谁挨得打多。就以印度空军来说,最近的一次实战是发生在年的2月,这次空战我们之前已经多次讲过了。
精心策划的大机群偷袭,就炸死了一只乌鸦;严阵以待的战区空防,反手就被人家干下来中校座机;救援直升机百里赴援,却惨遭己方导弹击落;预警机空中运作,却全程开着应答机飞行。
实在是搞不懂这样的实战经验是如何让某些人认为印度空军强大的,就像前面说的,难不成挨打挨得多,倒成硬实力的一部分了?
如果果真如此,那么这样的实战经验我们最好还是不要有。
在网络上,类似这种印度空军实战经验多,进而其就很强大的神论其实是不少的。一群根本没研究过军事的人,看到个什么都是实战、实战如何如何的。
那什么叫实战?实战是战争,是要流血和死人的,这是随便说两句话的事儿吗?
有些人可能觉得,不就是死人嘛,没啥。要我说,这些人纯粹是打游戏打多了,以为死个人就是用个98K一枪爆头、冒点绿光的事儿。以为提升军队的战斗力,通过打两场实战就能解决了。
事实上真正的战争要复杂得多,适度参加实战对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成长的确有利,但“兵者,国之大事”,还从未出现过首要目的是用于练兵的战争。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战争要服务于国家的整体战略,如果战争的主动权不在我们这边,那么就只能被动迎战,这属于不被我们选择的战争;而如果我们有主动权,则要在各种条件衡量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时机去进行战争。
而且请大家注意,除了极个别的特殊战争形式外,绝大多数的战争都是希望速战速决的,因为没有国家愿意承受长时间无限战争的消耗。
这里我们讲两个国家的例子,这两个国家就是冷战时期的两强,美国和苏联。
年代,美国踏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为什么说是泥潭呢?因为在越南,美国根本看不到战争的胜利,但又不能轻易抽身而出。
持续10余年的战争使得美国付出了伤亡36万军人的惨重人员损失,也消耗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最终也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已。而且越南战争还激化了美国国内的矛盾,造成了其极为严重的国内问题。最终内外交困下,使得美国在年代的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更使得美国在之后近20年时间中未敢大规模对外用兵。
有趣的是,美国在越战泥潭的前车之鉴在此,苏联却又在年踏入了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中。阿富汗战争同样成为了苏联的一个放血口,待狼狈的苏军撤出阿富汗没两年,苏联也走入了坟墓。
所以有的时候,很多军事强国可以选择何时发动战争,但是什么时候结束战争却往往不是自己能控制得了的。一旦控制不好,往往就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相比于历史短暂的美国和苏联,我们中国年来的战争经验是最多的,包括当今的国际局势在我们的历史上也都是可以找到类似历史时期,进而有所借鉴的。
正是因为战争经验多,所以我国古代的兵书也是最丰富的,任何兵书都是在教人如何打仗的,但是任何兵书也都会强调战事不可轻开,因为战争不是儿戏,是“国之大事”。
但是既然是兵书,那么就要总结各种经验,研究各种办法,以求一旦发生战争的话,能够“战之必胜”。战之必胜的基础条件是国力,没有国力和资源的话,想要夺得胜利就比较困难了。而建立在国力和资源基础之上,则是如何练兵和如何用兵了,所谓有什么条件练什么兵,有什么基础打什么仗是也。
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主要强调的是在战略视角下的战争行动,唐朝的《李卫公兵法》则强调到了行军作战诸多细节,而明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则强调于选兵练兵。
从战略视角到如何练兵,如何打赢,其实我们古人都总结了,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
所谓经验,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为什么要强调多学习他人的经验,汲取他人的教训呢?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从现在的视角来看,古代的很多兵法在细则上肯定是落伍了,但其中的精髓仍在,如其核心思想——知胜,而后战。
所以说真正的战争不是说在网络上随便打几个字,实战、实战,好像随便打一战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了。事实上,如果连状况和态势都搞不清楚就去打仗,最终的结果99.99%是要吃败仗的。
有的败仗可能吃一次,国运就被打没了,根本不会让你有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所以,不战则已,战之必胜一定要是我们的指导原则。
可是,时间长不打仗的军队如何保持战斗力呢?
我们先谈一支中国古代的军队——明朝的戚家军,这支军队诞生后,对倭寇的战损比是极为惊人的。现在有不少关于戚家军的影视作品都没有研究透这支军队,动辄便是人家伤亡惨重,事实上戚家军战损最大的一仗损失69人,歼敌却有人,战损比依然悬殊。
而戚家军是一支选兵练出来的军队,而不是之前“实战经验颇多”的明朝正规军。这说明系统化选兵、练兵,只要方法得当的军队,战斗力是可以保证的。当然,选将练兵的前提是有足够的物质基础,这点极其重要。
而在戚家军身上,我们便可以证明低水平的实战不如高水平练兵的论点。
要知道戚继光将军之前所带的部队可都是有实战经验的,但这种经验多限于打败仗的经验,于战而得胜无益。既然如此,就索性另起炉灶建立新军,从兵源招募起就死卡标准,然后以系统化的训练练出一支强军来,结果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不仅远强于明军同行,更远远超过了实战经验更多的倭寇。
戚家军的成功经验,其实是带有某种近现代军队特质的。
在近现代的工业化国家军队中,都是从征兵到练兵,再到作战的阶段,这种类型的军队,尽管未必有多少实战经验,但却要比长期低水平实战的军队战力强。
全面抗战开始的时候,我国万军队中大部分都有实战经验,日军中有过实战经验的部队却不多,上一次日军大规模参战的经历还是在日俄战争时期。如果按照现在某些实战论者的逻辑来说,那么日军肯定不是对手,但我们也知道,在真正的作战中,却不是这样的。
年海湾战争时,美军离上一次大规模实战也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时间,在整个年代,美军只不过小打小闹了几次。而伊拉克军队在年代可是跟伊朗军队打过集团会战的,“实战经验”不可谓不丰富。
然而,伊拉克军队照样被美军的新兵蛋子们摁在地上摩擦。
在谈及这次海湾战争的时候,大多数观点都是从美军强大的武器装备上入手的,其实在绝对的武器优势之外,美军的实战化训练则被忽视了。
年代美军自越南撤军后,其实思考了很多,陆海空三军随后都开启了实战化的训练对抗。如美国空军的红旗军演及陆军的欧文堡红蓝对抗都是如此。
欧文堡
这些我们其实不用详细说,大家都懂。事实上,在这种模拟对抗中,所设置的对手要比真实环境中存在的敌人强大得多,而经过了这种锤炼的军队,且不说武器装备如何如何,在整体的战备和技能水平上是绝对超过低水平实战军队的。
就以海湾战争中的地面战来说,假如美军没有空军介入,陆军装备中美军和伊军调转一下,最终打赢的也肯定还是美军,而不是伊军。
不过美军通过海湾战争摆脱了越战阴霾后,就逐渐飘起来来了,在所谓天下无敌的迷梦中又在21世纪初开启了所谓的反恐战争,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泥潭。
网络上不少人都在吹嘘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实战如何如何,但事实上这种低水平的治安战已经严重拉低了美军的常规战力,美军中清醒的将领们对此可谓是痛心疾首。
所以年代,美军一直强调的是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同时不再轻易涉足地面战中。美军缩回国内干嘛了呢?欧文堡练起,准备应对大规模常规战。
可是意识到了,但想再搞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最初从战场上回到演习场上的军队都被狠狠修理了一顿,在面对正牌军队时,其暴露出来的问题可谓非常严重。
美军在治安战中养成的习惯还被美军的军事顾问带到了乌克兰,大家也都知道在乌克兰战争中,乌政府军可是被美军顾问坑惨了的,因为东乌武装可不是中东那票游击队啊!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美军这一轮的收缩还是非常坚决的,尽管现在的这一过程并不大顺利,但其确实在加紧在国内的练兵,而不是将大把的作战部队投到山区和沙漠与游击队捉迷藏了。
因此,即便连某些“实战党”们顶礼膜拜的美军都在重回高水平训练的路子了,这些网络键盘家也应该与时俱进一下了。
当然了,如果这些人的目的本就不在于此,那么讲再多也是没多大用的,毕竟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