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变化顺手牵羊的的前世今生

在家宅着,需要找点事情做,看书之余也会来上几局“三国杀”。只是近来运气可能有点差,我最喜欢的“顺手牵羊”老是出现在对方手中,好牌都被“顺”走了,呜呼哀哉!也罢,既然游戏体验不佳,那便不玩了,继续找书来读,还是学习最实在。

不过话有说回来,“顺手牵羊”这个成语会有怎样的典故或者背后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在现在的日常语言环境当中,“顺手牵羊”这个成语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贬义词,并没有中性解释,更加不可能是褒义的词,都顺走别人家的羊了,现在一头羊少说也要千儿八百的,都已经够入刑了。

但是!此处应该有转折,要不然我的这篇文章就只能写到这里了。

是的,有转折,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最初,“顺手牵羊”根本就不是什么坏词,只是描述一种客观状态的中性词。其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礼记·曲礼上》。《礼记》有云:“效马效羊者右牵之,效犬者左牵之。”这句话里面的“效”是进献的意思,“效马”“效羊”“效犬”就是进献给对方马、羊、犬,“右牵”“左牵”是进献的礼节,也就是用左手或者右手来牵。

那为什么有左右手之分呢?左右手有什么不同呢?东汉的经学家郑玄对此有注释,用右手牵是因为马和羊这种大型家畜的力气都比较大,“用右手便”,犬用左手牵是因为“犬龇啮人,右手当禁备之”,“龇(zī)”就是张开嘴露出牙齿,所以要把右手空出来做好随时的防备。总之,这里说的是古人在用手习惯上跟今天的我们没有任何区别,右手牵羊也就是用最顺手的方式牵羊。可见,“顺手牵羊”在当时不仅只是一个中性的描述动作的词,甚至说,能够有能力送“羊”给他人,这件事本身还算是比较有排面的。

后来到了元明时期,随着通俗文学发展,戏曲、小说兴盛。又由于“顺手牵羊”从字面上来看,很有画面感,便开始不断出现在各种文本之中。比如在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所作《尉迟恭单鞭夺槊》中,李元吉便在李世民面前吹嘘自己和尉迟恭的对决:“是我把右手带住马,左手揪着他眼扎毛,顺手牵羊一般牵他回来了。”李世民不相信,让二人同去演武场比试,结果只经过一个回合,尉迟恭就夺去了李元吉的马槊。这里的“顺手牵羊”一语使用的仍然是最早的语义,只是对动作的生动描述。

再往后,由于“顺手牵羊”也包含有“轻而易举”的含义,且容易望文生义。因而,大约从清代开始,这个成语就开始朝着“趁机偷东西”的方向发展了,最后变成今天这个词义,并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好端端的一个词就这样“变坏了”,何其冤枉。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转发,如果有什么建议和观点,请留言讨论吧!期待与您的交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