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的前夫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最后

“李瑁”这个名字被人叫了很多年,有不少史籍中也记载了“李瑁”这个名字。但出土的《唐故阳城县主李应玄墓志铭》中,却写出现了“寿王(李)琩”的记载,原文是:“玄宗妃武氏生寿王琩,王二十二女宫字曰应玄,母妃韦氏。”

查遍史籍,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中,是妃武氏所生、受封寿王并娶了韦氏女的,只有人们常说的“李瑁”!很显然,这位阳城县主不是别人,正是“李瑁”与其继室韦氏所生的女儿,而墓志铭中的“寿王琩”就是指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子寿王“李瑁”。

至于为何会出现“李瑁”和“李琩”两个名字,史学界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史籍误记、另一种说法则是在唐朝时“瑁”和“琩”是通用的,;甚至还有说“李清”“李瑁”“李琩”都是真名的,只不过在不同时期改了名字而已。

目前相对比较主流一种的说法是,当初史官修史、在抄这个名字时多写了一横——抄错了!后面历朝历代的史官和文人们修史、著书时便以讹传讹,于是李琩莫名其妙成了“李瑁”。但本人持保留态度,连皇子的名字都能抄错,似乎有点太匪夷所思了……毕竟过去一千多年了,这个中缘由恐怕只有唐玄宗李隆基和寿王李琩自己知道了。既然有墓志出土,我们姑且就认为这位寿王名为李琩了。

李琩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子,生母为惠妃武氏,早年间由他的大爷宁王李宪抚养长大。这位宁王李宪正是后来的那位“让皇帝”,也就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嫡长兄、曾经的皇太子李成器!

或许是受大爷兼养父李宪的影响比较深吧,李琩性格跟他的父亲唐玄宗李隆基完全不是一回事,反倒是跟他的大爷李宪很像,一生不争不抢,日子过得相当淡定!

李琩,原名李清,开元十三年受封寿王,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开元二十三年,李清正式更名为李琩、拜开府仪同三司并迎娶了前随宗室弘农杨氏之女杨玉环为寿王妃,而这也成了李琩“绿帽侠”生涯的开端。

更让李琩郁闷的是,送了自己头顶“一片大草原”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亲爹唐玄宗李隆基!不过,李琩的性格注定了他不会去反抗、也不会铤而走险,而是默默接受了这一切……

在结婚五年之后,杨玉环“出家”、李琩与杨玉环正式和离,结束了这场畸形婚姻。不久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正式纳杨玉环为妃,开始了各种没羞没臊的“秀恩爱”……老婆成庶母,也真是没谁了,李琩头顶上的这片“大草原”真是绿了个无边无际!

不过,李琩倒是相当无所谓,老婆没了还有小妾嘛,哪个女人不是女人?根据史籍记载,李琩一生生育了最起码二十多个孩子、或许还要更多!由此也能看得出,这位爷一辈子基本上就在女人堆里忙活了。

或许连唐玄宗李隆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在天宝四年又给李琩找了个寿王妃,是大臣韦昭训的女儿,前面提到的那位阳城县主李应玄就是李琩与韦氏所生的女儿。

史籍中对李琩的记载不是很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应证了李琩的低调,他这辈子基本上也就是在女人堆里瞎忙活了!孩子没少生,但开元、天宝年间的大事儿却几乎都没有参与……史籍再度提到李琩,已经是“安史之乱”期间了。

“安史之乱”期间,唐玄宗李隆基出逃蜀地,寿王李琩随行。但这位爷依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造小人儿”,无论是“马嵬坡兵变”、还是唐肃宗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他都没介入。总而言之就是:“爹、哥,你们爱咋地咋地吧,我家里女人多、太忙,没空陪你们玩儿!”

或许也正是因为李琩历来不争不抢、一心只过自己的逍遥日子吧,唐肃宗李亨登基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成了太上皇、权力被清零,但跟着唐玄宗李隆基出逃蜀地的李琩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仍然当着他的逍遥王爷,一直活到了侄子唐代宗李豫即位之后的大历十年!

死后被侄子唐代宗李豫追赠太傅,平平安安、风风光光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儿子中史籍明确记载受封郡王的三位、受封国公的一位;女儿中史籍明确记载受封县主的三位,前面提到的阳城县主李应玄就是其中之一。在玄宗李隆基的所有儿子中,李琩或许不是结局最好的一个,但也绝对可谓是善终了,而且是相当地善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