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诗歌文化的巅峰,诗作流派众多,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对中国乃至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史书文献记载的唐代诗人有两千三百余人,他们一共留下了四万八千余首诗篇,其中尤其以诗仙著称的李白最为世人所熟知,推崇者众多。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诗以雄奇豪放、浪漫洒脱而得名。只要提及中国古代诗作就避不开唐朝,只要提及唐诗就不能不聊起李白。那么,这位曾被贺知章誉为“谪仙”的诗人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依旧如此着迷呢?
豪气冲云天,扶摇九万里
少时的我们总爱打抱不平,心驰神往于仗剑走天涯的豪迈气度,期翼盼念于云游四方的放荡不羁。年少轻狂的少年可以为了身边的情谊而怒发冲冠,也会为了心底思念的情愫而黯然神伤。每一位从少年时代走过的人们心底,都藏着一颗“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梁山梦,而这同样也是李白的梦想。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少时的李白曾随家人长期居住于蜀中,从小性格就收到蜀中浪漫气息的影响。相传后来李白曾随唐朝剑圣裴旻(他的剑舞和当时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并称为“唐代三绝”)学习剑法。功成之后颇有醉剑风范,被誉为青莲剑仙。剑术傍身的李白以文武双全之才横行天下,“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如此豪雄、如此洒脱,竟能凝聚于一人身上。在李白的诗作之中,“剑”字一共出现过次,可谓将那柄冰冷的杀器与热血炽焱的战诗融为一体,将“暴力美学”演绎的淋漓尽致。
随心所欲,来去自如
人到中年,生活的压力骤然加重,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宣言听起来美好无比,事实却百孔千疮。大家迈向远方的脚步往往被金钱所桎梏,难以挪动分毫。不过虽然金钱桎梏了人们迈向远方的梦想,但却桎梏不了诗的芬芳。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魄,让我们能够放缓一下生活的脚步,在心底稍稍放肆快活一番。当我们身在囧途,路遇逆境之时,也可以大声嘶吼一声“千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长安城里众多的达官贵人们,以高位之身资助李白者众多,远胜后世追星的狂热。被常人所羁绊难断的财物,在李白眼中不过是区区可失而复得的俗物罢了。李白让人生失意的人们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人们从李白的诗作中看到了远处的芳香。
自由洒脱,率性而为
有多少人能像鲁迅一样,弃医从文,为理想而非生计学习。又有多少人能对家庭不管不顾、洒脱离职,为了梦想去潜心深造。或许初出茅庐之时,那位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确实如此,但多年之后早已被世俗抹平了棱角的我们,已然泯灭了初心。不过幸好,疲惫之余,我们还能读一读唐史,读一读李白。
李白的一生始终在“归隐以乐逍遥”与“济世以安天下”中反复徘徊。有人将李白的隐世称之为“终南捷径”,意指其刻意用隐士之名抬高身价,谋求入仕捷径。但以当时李白的才气和名望,这显然多此一举。李白崇尚道家逍遥学说,但其遁世思想源于“无为以至于无所不为”,归根结底还是希望能够为天下苍生做一番功业。然而天宝年间的唐玄宗更为酷爱李白的诗词而非才学,这让他大失所望。“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这些旁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李白都做了。这也难怪杜甫后来回忆李白之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如此李白,怎不让人心向往之,向往那个自由洒脱、率性而为的李白。
江湖悠悠,饮一壶浊酒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豪情万丈,快意恩仇。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将侠客文化极为丰富刻画出来,乔峰、令狐冲、郭靖和杨过等人更被描绘的入骨三分,成为侠士的典范。而这其中,郭靖的处境更像李白向往的样子,而令狐冲的模样则几近就是李白的翻版。李白与令狐冲一样的生性放荡不羁、爽朗豁达,一样的豪迈潇洒、不拘小节,但却都有着高度的忠义心和天生的侠义心肠。
李白的一生结交颇多、人缘极广。但如若你认为他只是善于交际而知己无多,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蜀中才子吴指南曾与李白相约出访名山大川,往来于崇山峻岭之间,结下了生死之交。然而在从江陵南下途中,友人暴病身亡。一直陪伴在吴指南身边的李白悲痛万分,“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最终只得洞庭葬友,并于几年以后,返回友人墓地,背着吴指南的尸骨,以包裹囊,携带到湖北正式安葬于鄂城之东。如此风骨,当之无愧的江湖大侠。
李白是我们心目中的自己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如今已四海为家……”,一首许巍的《曾经的你》,描绘出一副我们心底希望的样子,而那不正是千年前诗仙李太白的身影吗。“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有多少文人雅士还在期翼着梦回唐朝,期翼着做一回举杯邀明月的李白。
儿时的蒙学读物中,关于诗词的篇章,开头便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后来的学习历程之中,李白的诗词也大多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这些幼时曾被我们细品慢嚼下去的诗作,都已经连带着作者创作时的那刻情愫,在我们此后的人生旅途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梦回唐朝,寄身李白。这是因为李白的身上寄托了我们太多神往而不可得之的东西。人们因此而更加推崇那位“剑中圣手、酒中仙”,以至于出现了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但读其书见其人者亦荣亦荣。李白将盛唐气象展现的淋漓尽致,更为中华文明的精神面貌添加了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