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玄宗时期,西川锦州有个才子,姓李,名白,字太白。关于这个名字还有一段渊源,传说他的妈妈怀孕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太白星进了她的肚子,醒来后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十岁的时候,李白就向众人展示了他惊人的文学天赋,精通书史,出口成章。人人都夸他是神仙转世,都叫他李谪仙。
李白又自称是“青莲居士”,他的志向不在于官场,只在于尝尽天下美酒,访遍天下名山。但是根据书中记载他也曾参加过公务员考试,没考上的原因是他没有贿赂当时两大权臣——杨国忠,高力士。当时李白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文章,是第一个交卷的人。杨国忠看也没看,就说李白只配给他研磨,高力士说李白磨墨也不配,只配替他穿袜子拖鞋!他们命人把李白赶出了考场,李白气得牙痒痒,就此立誓:“以后我若得志,定叫杨国忠与我磨墨,高力士与我脱靴,方才满愿!”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有一位外国使者拿着本国文书呈给皇帝,没想到满朝文武百官看着那外国文字都称之为“鸟兽之文”,满朝下来竟无一人能懂。于是龙颜大怒:“枉有许多文武,竟无一个饱学之士与朕分忧,这文书不认得,该如何答复使臣,如果这件事让使者知道了,就会被嘲笑欺侮,到时候必动干戈,该如何是好!给你们三天时间,如果答不上来,全部停职!”
文武百官都被吓懵了,没有一个人敢说话,其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叫贺知章,李白当时就住在他家里面。他回家之后就跟李白说了此事,李白听了之后,微微冷笑:“可惜我去年不曾及第为官,不得为天子分忧”,贺知章说:“贤弟博学多才,辨识番书,我明天在圣上面前为你保奏”
第二天,贺知章果然在圣驾前引荐了李白,皇帝大喜:“终于寻得一人为朕分忧,快传!”
于是派侍从去贺府宣召李白,李白得知其来意后,说道:“臣乃远方布衣,无才无识,今朝中有许多官僚都是饱学之儒,何必问及草莽?臣不敢奉诏,怕得罪于权贵。”
侍从回来把原话一字不落地告诉了唐玄宗,唐玄宗问贺知章这“怕得罪于权贵”是怎么回事?贺知章才把去年被杨国忠和高力士羞辱的事情说出来。于是皇帝当场赐李白进士及第,又赐纱帽和紫袍金带,叫贺知章去请李白过来面圣。
天子一见到李白,就像看见了救星一样,道:“今有番国使书,没有一个人能看懂,特地宣召你来,为朕分忧。”
李白接过使书,微微冷笑,对着圣上一字不差将外文翻译了出来,非常流利,这使书上写的是什么呢,大意是:你占领了高丽,高丽又和我的国家相连,边兵屡屡侵犯我国边界,想必是皇帝您的意思,我现在受不了了,派人来讲和,你如果把高丽的一百七十六城池让给我国,那就算了。如果你不肯,我们就不客气了,到时候打起仗来,看谁赢谁输!
天子听了,龙颜不悦,于是问文武百官:“如今番家要起兵抢占高丽,你们有什么对策?”
两班文武,无人应答。
李白说:“这件事不用操心,改天请番国使者入朝,我当着他的面回答番书,与他一样的字迹,用言语将他击败,要他投降”。
圣上听此大悦,马上封李白为翰林学士。
第二天入朝的时候,李白一身紫衣纱帽,飘飘然有神仙凌云之态。他手捧着番书朗声而读,一字不差,使臣大惊失色。李白又说:“皇帝有答复给你们,你好好听着!”听完李白朗读,使臣已经被吓懵了,战战兢兢,跪于阶前。
天子准备好文房四宝,赐李白坐在御前,刚要开始写回诏,李白这时候说:“我以前被杨国忠和高力士羞辱,今日须得高力士替我磨墨,杨国忠替我脱靴,我才愿意写!”
这用人之际,唐玄宗把不敢拂其意,于是下旨高力士磨墨,杨国忠脱靴。
杨国忠和高力士知道李白是来报仇的,他们也敢怒不敢言,只能照做。
话说那李白写了诏书之后,又读了一遍,读得那叫一个声韵铿锵,使臣在下面不敢说一句话,面如土色。贺知章把使臣送出问,使臣悄悄问道:“刚才读诏者何人?”
“翰林学士”
“多大的官,让大师捧砚,太尉脱靴?”
“太师太尉不过就是人间的权贵,那李学士可是天神下凡来赞助天朝的,有何人能及啊?”
于是番国使臣点点头走了。
到了番国之后,他向国王说了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国王看了回诏,大惊,与群臣商量,说是天朝有神仙相助,怎么打得过?于是他们写了投降的文书,表示愿意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李白不只是“酒仙”“诗仙”,他还有一个不为大众所知的绰号“剑仙”,李白天生就对武功特别痴迷,爱好行侠仗义。小时候为了学习剑术,李白来到山东跟随裴旻学剑。而裴旻乃大唐第一剑客,人称“剑圣”,是个上过战场大将军,曾率领军队多次与番邦作战。多年之后,李白之剑术有所成,是以成为了一名剑客。在李白见韩朝宗时也在信中写到过:“十五好剑术,偏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力抵卿相”,从诗句就可以看出李白从小习武之事。
李白在一次与好友吴指南同游期间,不幸好友因病在途中去世,李白十分悲痛,抱尸大哭。,恰逢猛虎来袭,如果李白自己逃走的话,好友的尸体便要落到猛虎中,为了好友有个全尸,李白拔出身上所佩戴的剑赶走了猛虎,这个故事侧面反映出李白剑术精湛。甚至李白在当时的武林中排名第二剑士。
诗仙李白有一首诗叫《侠客行》,其中一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反映了他的剑术以及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