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剑天上来!”或者“三尺长剑,斩不尽相思情缠!”这不是李白!
出装出破军泣血,速度靠极速之靴!这也不是李白。
今天我们要说的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是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是写下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的李太白。
那李白为何叫李白呢?
关于李白叫李白,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根据李白族叔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意思就是说李白的母亲梦见了太白金星入梦,之后便怀胎生下李白,故而取名为白,又字太白,这个说法颇具神话色彩却又符合传统的文化理念,并且从这个角度去看,后来的贺知章读完李白的文章,惊赞他为谪仙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二种说法趋于生活化,相传李白七岁那年,父母亲商量着要给他取个正式名字,以前看来是压根没有要取名的意思,而父亲有了这个想法后,又恰好这天,在庭院里和七岁的李白对诗。
父亲先开口道一句“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接着李白的母亲便信口拈来“火烧叶林红霞落……”
母亲说到这里,故意止住,想考考这个儿子的试作水平,当然李白心领神会,走到庭院中稍作思索,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母听后,都惊艳于儿子这句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便将此句首尾字剪出,随为其名。
如今,李白不仅仅是李白,他更是一段光辉的历史,是诗歌的代名词,是唐朝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无法抹去的惊鸿一瞥,谁不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谁不会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或许,除去这两个小故事,还有其他的说法,你们还有不同的见解吗,我们评论区里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