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唐代,在那条灿烂的诗歌长河里,闪耀着的不仅有诗仙、诗圣、诗魔、诗豪,还有一个有着波涛诡谲诗风的诗鬼,他,就是李贺。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有传他“细瘦通眉,长指爪”,样貌很丑,这或许是他被称为诗鬼的原因之一吧。李贺擅长写神仙鬼魅,曾有人统计,李贺留诗二百多首,其中涉及神仙鬼魅的共四十篇,而以鬼为主的有二十七篇。他还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而最为后人熟悉的却是这首《马诗》,字里行间凸显了他强烈的报国之心,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将此身付于国家,建功立业成就辉煌。马诗作者: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钩”是一种弯刀,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三、四句借马抒情,“何当金络脑”这一句便是千里马蒙尘,诗人怀才不遇的慨叹。骏马非凡,不甘于伏枥,渴望能在沙场驰骋,这般夙愿,何尝不是李贺心中的渴望呢?或许世界上果真有天堂,上帝需要有人为他写诗,于是早早带走了李贺。如今读起他的诗,我们依然会感叹他的命运多舛,会惊叹他的思如泉涌,会沉溺于他的奇魅鬼蜮,然而更多的是吟咏他的千古佳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