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战场上,情报工作极其重要。那么在古代技术手段缺乏的条件下,怎么才能大致准确地得知敌军兵力规模呢?
要想得知对方的确切人数,最常规的方法是派细作或斥候直接侦察。细作往往要打扮成老百姓甚至敌方士兵,想办法靠近或者混进敌营。斥候一般行动敏捷,最好是骑兵,主要作用是远远哨探,以防敌人藏有伏兵。在古代战场上,斥候的作用不可替代,“然(李广)亦远斥候,未尝遇害”。(《史记·李将军列传》)
一旦抵近敌营观察,就可以从营帐的数量大致判断该处兵力。一般而言,正规军每个营帐都有固定兵额的,可能不同时代或同时代不同军队有所不同,但根据当时经验不难推算。唐军的情况是“各一千人为营,兵多外面,逐长二十七口幕,横列十八,六面援中军”。(《李卫公兵法》)
如果对敌军编制十分有心得的话,细作还可以通过旗帜数量来判断当前兵力,唐军“诸每队给一旗,行则引队,住则立於队前”。(《李卫公兵法》)宋军“凡部队,队五十人,其职仪则队头一人,副一人,执旗一人,慊旗二人”。(《武经总要》)。
除此之外,通过敌军遗留的灶坑数量也能判断兵力规模。
来源: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