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年轻那么短暂的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李贺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诗鬼”李贺,一个只活了二十七年却让人们讶异了千年的诗人。如今,夜半时分,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提笔写他,竟还有些发怵。先不说其是如何,单是他的出生和故去都神秘莫测。传说李贺出生时,有鬼夜哭,如上古仓颉造字之夜。而他长相也特别奇特怪异:长眉青眼,长指爪,形销骨立,身薄如纸。他身体纤弱,其父李晋肃怕他活不长,特意为之取名“贺”,字“长吉”,欲把“吉祥如意,长命富贵”等最美好的愿望赋予他身上。可惜,再美好的期望也没有用。李贺自小体弱多病,竟不到二十七岁就病故了。李贺的雕像相传他病重弥留之际,恍恍惚惚见一人着绯衣骑赤虬,腾云而下,手里拿着一份文书,对他说道:“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李贺叩头推辞说母亲老病,不忍弃她而去,其人又说:“天上差事比人间乐,不苦也。”终究是天意不可违,过了一会儿,人们就见窗中有勃勃烟气升腾而起,又听到车轮辘辘作响,车轮声越来越远,终断绝了。呜呼!人间缺李贺这般鬼才,难道仙境神域也羡慕嫉妒,非要召他去不可吗?是的,我相信,他的诗才足令苍天也妒。他生活的那个时期,诗坛上早已名篇满溢,写景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吊古伤今诗、边塞征战诗、羁旅行役诗、送别感怀诗…各种题材的好诗仿佛已被写尽。边塞征战的糊涂在诗界巨擘王勃、贺知章、李白、杜甫、王维、白…之后,要想在诗坛谋得一席之地谈何容易!李贺偏偏不服,誓要在诗坛杀出一条血路。少年李贺每天都会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背着一个锦囊,骑上他那匹小瘦马,到荒郊野外各个地方晃悠,每有所得,便写在纸条上装进囊中。等到暮色四合,他才悠悠地晃回家,点灯,吃饭,然后取出白日所书,铺纸墨以成诗。他母亲见囊中书多,怜惜他而生气地说:“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这样拼命作诗,还能不成功吗?十五岁的李贺即已凭借诗才誉满京华,后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他的“鬼仙之辞”自此成了天地间不可或缺的独一无二的体例。李白的绘图李贺的诗里,衰老、死亡的意象触目皆是,老、死、衰、残、鬼、枯、病、血、哭、泣、瘦、颓、暮等字眼随处可见,曾有人统计,这些字眼在李贺的诗里共出现四百四十余次,平均每首诗出现两次。如诗句“嗷嗷鬼母秋郊哭”(《春坊正字剑子歌》)、“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纸钱塞鸣旋风”(《神弦曲》)“回风送客吹阴火”(《长平箭头歌》)等,读起来真让人毛骨悚然。的确,李贺的诗或奇谲诡丽,或阴冷艰涩,变换不拘常法。如果李贺生在现当代,我想他可以算作魔幻现实主义或者超现实主义一派了。这首《苦昼短》同样有大胆的幻想和独特的意境。歌手燕池唱过这首歌,我觉得很好听。《苦昼短》的绘图因为符合李贺诗的气质,仿佛天外之音。我读这首《苦昼短》,总是会想到李白的《将进酒》,当然李白的诗更亮烈豪迈,但这两首诗都让我感觉诗人对于生命有一种清醒认识。李贺《苦昼短》开篇“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与李白《将进酒》的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很是神似,皆在感叹时光飞逝。李贺仿佛与时光对话,他说,飞光飞光(“飞光”即时光)请你停一停吧!我要劝你喝杯酒。诗人说自己不识天高地厚,只知日夜更替、四季变换、人寿苦短。这句话真是说到每个人的痛点上了,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将进酒》的绘图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我们都无从知晓,昼短煎人寿,连我们的生命亦是自己无法掌控,眨眼即逝,就算百年也只是历史长河里短短的一瞬。只好无奈地请时光慢些走,请时光喝杯酒。“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诗人清醒地认识到光阴飞逝、人生短促的现实,而人的寿命又跟饮食密切相关,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此处蛙肉代指贫穷者吃的粗劣食物)意即营养丰富就身体棒,营养不足就体质差。每个人都要靠食物来维持生命,有生就有死,世上哪有什么神君、太一之类的保佑人长生不老的神仙!读到此处,我还是很佩服李贺的,别看他诗歌里到处都是鬼魅神仙之类的,但其实他是地道的唯物主义者。喝杯酒的绘图“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传说天的东面有棵神树,树下有神龙,衔烛而游,其烛火能照亮幽冥无日之国。诗人于是突发奇想,他要斩断龙足,大嚼龙肉使神龙白天不得巡回,夜晚不得潜伏,于是昼夜无法交替,时光停止运行,那么,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昼短之苦恼不就解决了吗?又何必要“服黄金、吞白玉”?道教认为服食金玉可以长寿,甚至可以得道成仙。因此、史上炼丹服药、追求长生不老的人比比皆是。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刘彻也信神仙、求长生,可惜穷一国之力也无法找到长生不老之秘方刘彻终究还是死去了,茂陵黄土里只剩了他的一堆枯骨。道教的绘图秦始皇也一样,一统天下后他就开始千方百计求长生之法广征灵药,遍采仙方,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甚至派人渡海寻神山所有的努力终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始皇帝也只活了四十九岁在巡游的路途中死掉了。丞相李斯怕诸公子及天下有变,秘不发丧用棺木载着尸体回京,又恰逢暑天,尸体腐臭,李斯只好买来大量鲍鱼,用鲍鱼腥味盖住尸臭。唐代信方士、求长生的皇帝就更多了,从叱咤风云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始,然后宪宗、穆宗、武宗、宣宗等都是吞服丹药中毒而死李贺写此诗,正是针对宪宗“好神仙、求方士”(《资治通鉴》)而发的议论。宪宗为了求长生,宠信方士,竟然到了委任方士做台州刺史的地步。李世民的绘图但那时候的唐王朝早已不复初期和盛时的锐意虎势了,安史之乱后大唐就开始走下坡路,至李贺时更是军阀割据,反叛四起。李贺的美好愿望随着衰败的形势一并萎谢了。但他仍不屈服,可惜,造化不予他时间了,他开始发烧、咳嗽,最终在二十七岁这一年,他没能撑下去。真是应了他的:“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他的诗仿佛是为他自己而写,祭文一般凄惨。孟子说:“其进锐者其退速。”是不是呕心沥血都难得长久?呀!飞光飞光,其退何速!李贺带着他的“鬼才”来到人间转了一圈儿,旋又离开,二十七年太短,却实实在在地给中国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千年以来令人惊叹不已。参考资料·《资治通鉴》·《苦昼短》·《将进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