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李姓人物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http://www.pfzhiliao.com/m/

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各地方大多存在着豪族大姓,其族中子弟往往能在史书中留下几笔记载。本篇就来聊聊汉末时期的李姓人物们。

梳理了《三国志》中提及的李姓人物们,名单太长了就分为两段:李傕、李进、李封、李丰(袁术将)、李堪、李庶、李伏、李辅、李华、李昭、李氏(李夫人)、李延、李肃(五原)、李蒙、李祯、李固、李乐、李历、李大目、李立、李移子、李敏、李胜、李义、李丰(李义子)、李术、李业、李申成、李信、李胤yìn、李邵(钜鹿太守)、李觌dí、李越、李邹、李典、李乾、李整、李祯(李典子)、李通、李绪、李基、李条、李永、李寿。

李氏(李姬)、李氏(李贵人)、李歆xīn、李叔才、李惠、李俊、李朔shuò、李若、李光、李成、李覃tán、李升、李权、李异、李定、李虎、李氏(李昭仪)、李严、李丰(李严子)、李鸿、李仁、李譔zhuàn、李恢、李遗、李球、李盛、李密、李伯仁、李朝、李邵(季汉)、李福、李邈miǎo、李桓、李崇、李衡、李勖xù、李肃(南阳)、李允、李兴、李膺yīng、李玉、李儒。李孚这种从冯姓改名的就没算,名士李膺也没算,只有个重名的。

“卓将李傕、郭汜等杀允攻布,布败,东出武关”——《三国志·武帝纪》

“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三国志·武帝纪》

“夏,布将薛兰、李封屯钜野,太祖攻之,布救兰,兰败,布走,遂斩兰等”——《三国志·武帝纪》

“术闻公自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公到,击破蕤等,皆斩之”——《三国志·武帝纪》

“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三国志·武帝纪》

“武都李庶、姜合羁旅汉中,谓臣曰”——《三国志·文帝纪》注解

“左中郎将李伏表魏王曰”——《三国志·文帝纪》注解

“宣王诱达将李辅及达甥邓贤,贤等开门内军”——《三国志·明帝纪》注解

“使保林李华、刘勋等与怀、信等戏”——《三国志·齐王纪》注解

“戊子夜,帝自将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下陵云台”——《三国志·高贵乡公纪》

“甄后临没,以帝属李夫人”——《三国志·魏书·后妃传》注解

“获袁绍豫州从事李延,煮杀之”——《三国志·董卓传》注解

“布使同郡骑都尉李肃等,将亲兵十馀人,伪著卫士服守掖门”——《三国志·董卓传》

“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三国志·董卓传》

“侍中李祯,傕州里,素与傕通”——《三国志·董卓传》注解

“天子使左中郎将李固持节拜傕为大司马,在三公之右”——《三国志·董卓传》注解

“奉急招河东故白波帅韩暹、胡才、李乐等合,与傕、汜大战”——《三国志·董卓传》

“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谏馥曰”——《三国志·袁绍传》

“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三国志·袁绍传》注解

“后无几,太祖平荆州,以涿郡李立字建贤为荆州刺史”——《三国志·刘表传》注解

“若故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等三人,与之定兄弟之誓”——《三国志·公孙瓒传》注解

“故河内太守李敏,郡中知名,恶度所为,恐为所害,乃将家属入于海”——《三国志·公孙度传》

“南阳何晏、邓扬、李胜、沛国丁谧、东平毕轨咸有声名,进趣于时,明帝以其浮华,皆抑黜之”——《三国志·曹爽传》

“严干字公仲,李义字孝懿,皆冯翊东县人也”——《三国志·裴潜传》注解

“中书令李丰虽宿为大将军司马景王所亲待,然私心在玄”——《三国志·夏侯尚传》

“建安五年,为孙策庐江太守李术所杀,时年三十八”——《三国志·荀彧传》注解

“夔谓术谋臣李业曰”——《三国志·何夔传》

“为李申成所白,收治,并免威官”——《三国志·司马芝传》注解

“司徒李胤、司隷王弘等常称曰”——《三国志·华歆传》注解

“绍逆公孙瓒于界桥,钜鹿太守李邵及郡冠盖,以瓒兵强,皆欲属瓒”——《三国志·董昭传》

“雅好人伦典籍,乡人李觌等盛得名誉,朗常显贬下之”——《三国志·司马朗传》

“李越以陇西反,则率羌胡围越,越即请服”——《三国志·苏则传》

“从征吕布,别降布将赵庶、李邹等”——《三国志·徐晃传》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三国志·李典传》

“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也”——《三国志·李通传》

“太祖使督青州诸郡兵以讨东莱群贼李条等,有功”——《三国志·吕虔传》

“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雠,韦为报之”——《三国志·典韦传》

“初,淯外祖父赵安为同县李寿所杀”——《三国志·庞淯传》

“李姬生谷城殇公子乘”——《三国志·武文王世公传》

“李贵人生赞哀王协”——《三国志·武文王世公传》

“蜀大将军姜维率众依麴山筑二城,使牙门将句安、李歆等守之,聚羌胡质任等寇逼诸郡”——《三国志·陈群传》

“召李叔才乡闾之间”——《三国志·和洽传》注解

“时李惠监作,复奏留一月,有所成讫”——《三国志·孙礼传》

“计定,外与乡人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结谋,定讨超约”——《三国志·杨阜传》

“时郡内李朔等各拥部曲,害于平民,太守使宠纠焉”——《三国志·满宠传》

“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三国志·胡质传》

“吴贼邓由、李光等,同谋十八屯,欲来归化”——《三国志·胡质传》注解

“初,军吏李成苦咳嗽,昼夜不寤,时吐脓血,以问佗”——《三国志·华佗传》

“议郎安平李覃学其辟谷,餐伏苓,饮寒水”——《三国志·华佗传》

“是时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於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三国志·刘焉传》

“李权字伯豫,为临邛长”——《三国志·刘焉传》注解

“今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三国志·刘焉传》

“涿人李定云:‘此家必出贵人。’”——《三国志·先主传》注解

“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三国志·后主传》注解

“李昭仪曰:‘我不能二三屈辱。’”——《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也”——《三国志·李严传》

“建兴三年,随诸葛亮南行,归至汉阳县,降人李鸿来诣亮”——《三国志·费诗传》

“王元泰、李伯仁、王文仪、杨季休、丁君干、李永南兄弟、文仲宝等,每叹高志,未见如旧”——《三国志·杜微传》

“李譔字钦仲,梓潼涪人也”——《三国志·李譔传》

“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人也”——《三国志·李恢传》

“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三国志·王平传》

“又斯都耆帅李求承,昔手杀龚禄,嶷求募捕得,数其宿恶而诛之”——《三国志·张嶷传》

“魏狄道长李简密书请降,卫将军姜维率嶷等因简之资以出陇西”——《三国志·张嶷传》

“戏同县后进有李密者,字令伯”——《三国志·杨戏传》注解

“赞王国山、李永南、马盛衡、马承伯、李孙德、李伟南,龚德绪、王义强”——《季汉辅臣赞》

“邵兄邈,字汉南,刘璋时为牛鞞长”——《三国志·杨戏传》注解

“庐陵贼李桓、罗厉等为乱”——《三国志·吴主传》

“是月,遣中书郎李崇赍辅国将军罗阳王印绶迎表”——《三国志·吴主传》

“太守李衡数以事侵休,休上书乞徙他郡,诏徙会稽”——《三国志·孙休传》

“李勖以建安道不通利,杀导将冯斐,引军还”——《三国志·孙皓传》

“少从南阳李肃学”——《三国志·孙皓传》注解

“在事一年,遵皎旧迹,礼刘靖、李允、吴硕、张梁及江夏闾举等”——《三国志·孙奂传》

“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三国志·朱然传》

“时庐江太守李膺整严兵骑,欲须诸军半渡,因迫击之”——《三国志·朱桓传》

“十八年,豫章东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起为贼乱”——《三国志·贺齐传》

“卓乃置弘农王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进酖”——《后汉书·皇后纪》

如有疏漏,还望补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