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 李种类 >> 厚重河南老子李姓始祖

厚重河南老子李姓始祖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20/9084075.html

老子,姓李名耳,别名老聃,春秋末期人。据《史记》记载,老子的出生地在当时的楚国苦县。

△老子

当代学者对老子的籍贯多有争议,一种较为可靠的说法称老子出生于河南鹿邑。年2月,鹿邑县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正式命名为“中国老子文化之乡”。天下李姓根在鹿邑,鹿邑是海内外李氏宗亲寻根拜祖的圣地。

鹿邑太清宫相传为老子的诞生地,始建于东汉,最初名为老子庙。唐朝建立之初,李渊为树立自己的威严、提升个人地位、有效地治理天下,便认老子为先祖,并在汉代老子庙的基础上予以扩建,规模如京城王宫,称太清宫。

太清宫是世界第一座正史记载官方修建祀老尊道的宫庙,为道教各大宗派共尊的宗主祖庭。据说,农历二月十五是老子生日,后人为纪念老子,每年都会在鹿邑县老君台、太清宫进行祭拜。

△太清宫

老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道教创立后,尊老子为始祖,称他为“太上老君”。虽然带有些神话意味,但足以见得老子地位之高。李唐王朝影响深远,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这个说法深入人心,从此也就长久流传了下来。

关于老子之名,还有一段故事。据说老子出生时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因此为他取名“聃”,意为“耳长而大”。因为他出生于庚寅虎年,附近乡邻都称呼他为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李耳”之名便传开了。

老子自幼聪慧好学,尤其对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感兴趣,自学了许多这方面的知识。母亲望子成龙,见他如此好学,便为他请来了通晓天文地理、博览古今礼仪的商容。

△老子像

在商容的教育下,老子进步迅速。对于这个学生,商容非常满意,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三年后,商容向老子的母亲辞行。临行前他向老夫人说道:并非是我不愿意教他,也不是因为他求学不勤,实则是缘于我已无学可交。聃儿志向高远,要想获得更多的学问,还需亲自到周都加以深造。那里典籍如海,贤士如云,是天下之圣地。

只有到那里,才能成大器。老子的母亲虽不舍,但考虑到儿子的前途大业,仍支持他赴周都求学。就这样,在商容的举荐下,老子来到周都,见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短短三年便大有长进。之后,老子被推荐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在这里的时间久了,老子的学问日渐深厚,也让他逐渐声名远扬。

春秋时期,人们尊称学识渊博者为“子”,老聃也就成了“老子”。这期间,圣人孔子曾来向老子求教,收获良多。临别周地前,老子送行孔子,并送上忠告: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这句话让孔子始终铭记在心。

△孔子

周敬王三十五年,老子见周王朝日益衰微,便准备离开此地,出函谷关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十分激动。但又得知老子要云游四方,又觉得有些遗憾。为了能够多挽留几日,于是,尹喜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

老子心中明白尹喜之意,索性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并结合前半生所学写五千字左右的著作。这就是后来的《道德经》。老子的主要成就都凝结在了《道德经》之中,《道德经》是当今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与《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尹喜收获至宝开心良久,而老子则云淡风轻地骑着大青牛出函谷关走了。在出行的路上,老子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与所见所闻相结合,感悟颇深。后来,据传老子归隐于景室山,也就是今天的河南老君山。《道德经》之所以影响深远,是因为它在许多地方都体现了独特的进步性,天道自然无为是它的主旨。

△道德经

书中文章有如下几种特点:一、文简意赅,文短味长。每章字数虽少,但却详尽全面地展现了当时的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场景,在这简短的文字中能够感受到细致全面的社会自然景象。二、妙用比喻和对句。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之类。

三、虽然年代久远,但《道德经》的内容并不艰难晦涩,只要稍加思索,便能从中有所感悟。四、善用矛盾说明事物相互转化的自然法则,将两个反义之字结合在一起,如有无、同异、美恶、难易、长短、上下等,从小事情入手讲清大道理。五、文章以明理为本,情节结构和表现形式别具特色。六、反对“文章必以体制为先”的理念,文章不求驾空、纤巧,而是靠实,叙述议论,辞正理备。

《道德经》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也受到外国一些名家的热爱与研究。相传早在十八世纪,西方一些人就将《道德经》翻译成多种版本传回国内。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

老子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三大圣人之一。雅斯贝尔斯在提出“轴心时期”理论之后,又在《大哲学家》一书中将苏格拉底、佛陀、孔子和耶稣列为“思想范式的创造者”,并把老子列入“原创性形而上学家”。可见,老子的思想早已突破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本土教派道教中,老子被奉为“道教祖师”。道教将《道德经》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其宗教的主要经典。道教认为,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太清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道祖。

老子被称为“李姓始祖”的原因,因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种说法称:周朝之前没有李这个姓氏,但是自老子之后就有了。老子的先祖都是理官,并且是利贞的后裔,音节相通,所以老子也就以李为姓。

△李渊

到了李唐,强盛的唐王朝将李姓文化传播海内外,进一步提高了李姓的影响力,也让人们对“老子是李姓始祖”的印象更加深刻。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大姓氏,历史上李姓人才辈出。除建立唐王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外,还有秦相李斯、飞将军李广、诗仙李白、水利专家李冰父子等等,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而回过头来,今天我们常说的“辩证思维”、“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其实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提出了这一思想。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相互依存、彼此共生。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非一成不变。也就是我们所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时,老子还提出: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物极必反、乐极生悲。但事物的发展转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即从量变到质变。“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其实,仔细阅读《道德经》中的内容你会发现,早在两千多年以前,老子就提出了许多至今仍适用的理论。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老子能够潜心修道、一心做学问,无疑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为什么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