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仓因不愿借钱给朋友而被害,儿子败光他

北京皮炎诚信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23/9351429.html

放债如施,收债如讨。古往今来,钱是最考验人心的,或许是患难见真情的雪中送炭,或许是兄弟反目成仇的索引,又或许是妻离子散的炸弹。而借钱亦最考验人性,浅则见其人品,深者窥透人心。而曾经的山西首富李海仓,就是这么一个悲剧性的借钱考验人性下的牺牲者。

白手起家

李海仓,生于年,出生地位山西闻喜县。

当时的山西,已经靠着特有的自然资源——煤炭造就了很多富人,但是李海仓并没有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但也正是这份出生的环境,造就了李沧海积极进取,聪明睿智的格局,也为他日后发家致富,一跃为山西首富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年,李海仓还是一个油榨厂的工人,两年后,他就成了肥皂厂的厂长,这短短两年时间,他由一位小工人就成长为一位厂长,不得不说,他真是一位难得的人才,颇具晋商之风。

10年里,在他的经营下,肥皂厂已经今非昔比,蒸蒸日上了,然而,伟大的人才从不甘于小小成就,而体制内,在商场上也从未出现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人物,显然,李海仓,不是一个小人物。

年,李海仓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创办了自己的焦化厂,在焦化厂见成效之后,他又先后创建了钢铁厂,水泥厂等等一系列的资源循环互相套用的的相关工厂,尤其是其钢铁厂,一度做到全国前几强。而他自己,则连续几年都蝉联山西首富的宝座。

发小和他的悲剧

如果单看李海仓,你绝对为他的奋发向上,精明睿智点赞,也绝对不用悲剧形容他的人生,但和发小绑起来,那就只能用悲剧形容。

李海仓的发小叫冯引亮,同样,他也是闻喜县人。发小,顾名思义,从小一起长大的好伙伴,情同兄弟,当然,也容易引起攀比嫉妒。

冯引亮的人生一开始也不差的,早些年,村里想把造纸厂给承包出去,冯引亮在李沧海的支持下,承包了造纸厂,造纸厂在冯引亮的用心打磨下,效益日渐好转,最高峰的时候,纯利润年入几百万。

如果就这样走下去,两兄弟依然是两兄弟,发小还是发小,但事实总是变幻莫测的,永远都猜不透下一步该如何走,如何改变人生。冯引亮的造纸厂对环境的污染太大,国家已经过了靠污染环境为代价来提高国民经济的阶段了,因此,开始出手整治环境,冯引亮的造纸厂也在被查封的范围内。

造纸厂被查封后,冯引亮没有再开展别的事业,日渐消沉,而此时的李海仓却发展得如火如荼,钢铁厂一个接一个得开,甚至钢铁事业已经发展到全国前几强,身价更是达到几百亿,兄弟俩的身份悬殊就此拉开。而这也是这场悲剧的开始。

冯引亮为什么缺钱不得而知,为什么非要把造纸厂那块地卖掉,也不得而知,只是知道,他多次向李沧还借钱,借钱不成,他多次打电话给李海仓,要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把这块地卖给李海仓。

强买强卖,这本也违背市场规则,再加上兄弟间的强买强卖,更是引发李海仓的反感,其实参考李海仓的身价,那块地就算是以万的高价买回,也不是什么大钱,无非是九牛一毛,但是李海仓非是不买。

也许是他身为商人的原则,溢价过高,无利可图的生意自是不愿意做,又或者对发小兄弟的失望,明明可以自食其力,重新开始,却偏偏日渐消沉,不思进取。无论哪种原因,这宗土地收购的事情是没谈下来的,而这却引发了冯引亮的歪心思。

3年1月22日,冯引亮通过电话得知今天李海仓会在办公室,他带着早已经准备好的猎枪和自制的小口径手枪,开车进入李海仓所在的总部,隐藏在办公室旁。

因为是李海仓的发小,和李海仓非常熟悉,冯引亮的进入并未引起其他工作人员的警觉,而此时的早晨,李海仓一如既往,开车去到公司,会见客人。

11时许送走客人,而冯引亮则跟着李海仓悄悄进入了他的办公室,最后问了他一句,你买不买我的地,见李海仓依旧摇头拒绝,他毫不犹豫地掏出手枪,恶狠狠地朝李海仓的后脑勺连开五枪,李海仓当场倒地,再无生命体征。

而冯引亮也自知罪责难逃,也开枪自杀,自此,山西的一颗巨星瞬间陨落,众人一片哗然,纷纷惊叫,或者逃离,或者报警。

临危受命,继承巨富

李海仓的突然离世,让他的儿子李兆会继承了巨大的财富——据统计有40多亿,并且担任海鑫钢厂的董事长。这个22岁,稚气未脱的小青年在父亲的突然离世下不得不承担起这个巨大的担子。

但是,貌似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曾经东北总司令张作霖也是突然被刺杀,此时作为儿子的小六子被迎回,临危受命,接受东北总司令大任。然而,几年后,几十万军队不战而降,自此东北王没落,小六子也永久愧对东北兄弟,终身不敢回去。

而此时的李兆会跟当年的张学良惊人的相似,临危受命,继承巨富,担当大任。

刚开始的几年李兆会确实也如小六子一般,使得海鑫钢厂的利润蹭蹭上涨,曾达到一百多亿,比老子在世更加辉煌。然而,好景不长,李兆会作为新一代新青年,对老产业是不认同的,他更倾向于年轻的金融行业,并且用老的钢铁行业产生的利润来养着新产业。

但是,金融行业需专业人才,且眼光精准,方可盈利,显然,李兆会不具备这样的才华。几年时间,他逐渐掏空了海鑫钢厂,自己的资本之路也走得颇为艰辛。到年陷入2亿万的债务纠纷,被列为失信人名单,也就是老赖。至此,父亲留下的四十多亿的巨富被儿子败光。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形容李氏父子也不为过,李海仓的一生不可谓不传奇,李兆会的半生不可谓不跌宕,富人也好,穷人也罢,人走了,茶凉了,钱还在那里,自在的过自己的钱生,谁都在为此奔波而忙,忙到头,什么都不剩了。李海仓如此,冯引亮如此,李兆会亦如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