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李靖,军功卓越。上元元年(),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唐太宗曾给予高度评价:“……尚书仆射代国公靖,器识恢宏,风度冲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运始,效绩边隅,南定荆扬,北清沙塞,皇威远畅,功业有成。”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第四、霍去病,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十七岁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以人歼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受封冠军侯。十九岁时被汉武帝任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敌4万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王子、相国、将军等余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二十二岁时,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帅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当户、都蔚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胥山,兵峰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元狩六年(公元前年)病卒,年仅24岁。
第三、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出生于公元前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人。曾以《兵法》十三篇鉴于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第二、秦国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号称杀神。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白起善于用兵,与来自楚国的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第一、韩信,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