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才女李清照婚后所作,道尽与丈夫

北宋才女李清照,18岁嫁予赵明诚为妻,婚后志趣相投,感情甚笃。次年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被迫还乡,连出嫁的李清照也受到牵连,与赵明诚分离两年之久。

期间夫妻书信往来,李清照亦写过不少词篇以抒发心中的思念,尤为著名的当属这首《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于细微之处着笔,格调清新优雅,句句明白如话,满腔深情不舍毫无雕饰,将古代才女的多愁善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词的上阕含蓄委婉,以“秋”之气氛渲染烘托,勾起女子心中深情缱绻的相思意:

湖中娇艳的荷花已经凋零,余下的枯枝败叶连香气都消失殆尽,抚摸到光滑如玉的竹席才恍然发觉到了深秋时节。轻轻提起罗裙,踏上一叶兰舟在湖面上轻轻飘荡着。抬头仰望天空,那云卷云舒处有谁会将锦书寄来呢?当看见排成人字的雁群归来时,皎洁的月光早已洒满了西边的楼阁。

头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词人通过嗅觉与触觉的感官体验感受到深秋的到来,为整首词奠定丝丝悲伤忧伤的基调。红藕非藕,应是残荷;玉簟指打磨得光滑的竹席,亦可指美玉编成的凉席。

随之而来连贯的动作描写“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白日无聊独自一人去泛舟,对着天空久久发呆,期待着丈夫的来信,闺中女子的落寞与期盼之情呼之欲出。“轻解”不是解衣,而是提起裙摆(防止绊脚);锦书是书信的美称,古代曾有用锦织字的先例。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看见雁群南归,词人才从沉思中醒来,为何?女子一个人静静等待鸿雁传书,咀嚼着离别的相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中直到明月“满”西楼,说明时间过去之久,女子思念之情深。

词的下阕直抒胸臆,太多的思念化作难以排遣的忧愁,心心相印“两处闲愁”: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流淌,有一种离别的相思,你我分隔两地牵肠挂肚的闲愁。这相思的情意实在难以排遣,你看它才刚刚从眉间隐去,又悄悄缠绕在心头之上。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词人借流水落花的“迫不得已”自然而然地道出心中无可奈何的忧愁,与新婚丈夫分隔两地,思念之情亦是双向奔赴,足见夫妻之情深。

从相思引发无端的忧愁,词人忍不住发出感慨:“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收尾这三句千古传诵,轻易便能够联想到李煜笔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

李清照心思灵巧,化用了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此句,举例说明为何“忧愁”无法消除,因为一旦沾染上了,便无法脱离。

从眉宇之间消去的忧愁,又笼罩在心间,对比外在表情的“愁”更加隐蔽,道出思念之深,以致情根深种,再也无法拔除的事实。

一读再读,咀嚼入味,说不尽的“闲愁”仿佛似曾相识的人生境遇。只是芸芸众生未必都有李清照的才思,能够将刻骨的相思作得如此入味,让人反复思量,只可意会。

李清照诗词集:风住尘香花已尽(经典、值得收藏的李清照诗词读本。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37.4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