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送别苏武,他慷慨悲歌,两个人的分歧其

苏武即将归国,李陵心情复杂,饮酒后跳舞为他送别

苏武牧羊故事(下)

苏武被单于送到北海牧羊,这里天寒地冻,物质匮乏,苏武吃尽苦头。几年之后,单于突然派李陵前来看望苏武。李陵为苏武摆下酒宴,还安排了歌舞助兴。

酒席之上,李陵掰着手指头,把苏武的哥哥和弟弟的不幸遭遇讲述一遍,又告诉苏武他的母亲和妻子的情况,然后就替单于劝降苏武。

李陵和苏武究竟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单于偏偏派他前来劝降呢?

说起来,两个人之前的关系还真是很近。

1、同朝为官

李陵和苏武一样,都曾经在汉朝担任侍中官职,两个人都是汉武帝的近侍官。不过,两个人的身份和命运改变,是从分别被派去匈奴开始的:

公元前年,苏武被汉武帝派去出使匈奴,因为牵涉到缑王反匈事件被扣留起来,面对劝降,苏武一直没有屈服。单于拿苏武没办法,于是把他远远地送到北海去牧羊。

苏武出使图

前99年,也就是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被派去与匈奴交战,他以少战多,最终因为缺少后援被匈奴团团围困,副将韩延年战死,李陵则下马投降。

李陵投降之后,虽然他知道苏武也在匈奴境内,但是却一直不敢去见苏武,直到几年后单于派他前去劝降。

李陵对苏武家的事情了解得非常清楚,所以他一见到苏武,就把苏武的哥哥和兄弟的下场复述一遍,真实的意图无非就是告诉苏武:你想想看,汉武帝对待你们苏家实在是不怎么样!

2、苏家三兄弟

苏武的父亲是平陵侯、代郡太守苏建,苏建有三个儿子,长子苏嘉,次子苏武,三子苏贤。

苏嘉曾经担任汉武帝的奉车都尉,有一次他跟随汉武帝到棫阳宫,在扶着车驾下殿阶的时候碰到了柱子,车辕被折断了。有大臣因此弹劾苏嘉犯了“大不敬”的过错,苏嘉最后自刎身亡。汉武帝赐钱两百万作为丧葬费。

苏武的弟弟苏贤担任骑都尉,跟随汉武帝去祭祀河东地神的时候,有宦官与驸马争夺船只,结果宦官把驸马推到河里淹死了。宦官逃跑,汉武帝命令苏贤前去追捕,因为没抓到逃犯,苏贤害怕受到惩罚而服毒自杀。

苏武画像

李陵讲完苏氏两兄弟的遭遇之后,苏武丝毫没有被触动:因为这些事发生的时候他都在长安。他知道,李陵现在讲这些,无非是为了削弱他对汉朝的感情罢了!可是,这些悲剧的发生,陛下又有什么责任呢?

李陵见苏武不为所动,于是继续讲苏武离开长安后他家里的情形:“我离开长安的时候(前99年),您的母亲已经去世,我还送葬到了阳陵。您的妻子当时还年轻,听说已经改嫁了,家里只留下两个妹妹、您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如今,您离开长安已经十几年了,他们是不是还活着都不知道。人生如朝露,何必这么苦着自己呢!”

3、苏武的坚持

李陵在北海住了好几天,这几天他经常陪着苏武吃喝饮酒,每次都会洋洋洒洒说上一通,一心要劝苏武归降,可是苏武却始终不为所动。

有时候李陵劝得急了,苏武就会回答道:“我们苏家父子本来没有什么功德,能够位列将帅、封侯获爵,全是因为陛下成全我们,所以我愿意肝脑涂地以报答陛下。现在哪怕我因此丢了性命,我也没有什么遗憾!臣子事君,本来就应该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请您不要再劝了!如果一定要让我投降,我宁愿死在你的面前!”

苏武的话义正词严,让李陵佩服之余,也为自己的投降行为感到羞愧不已,他感慨地说道:“您是真正的义士!和您比起来,我和卫律的罪过简直太大了!”感慨过后,李陵流着眼泪告辞而去。

李陵去过北海之后,这才知道苏武过的是多么贫困的日子,但是他又不好意思亲自给苏武送东西,于是就嘱咐他的妻子,也就是单于的女儿,给苏武送了几十头牛羊,苏武在北海的日子过得稍微富裕了一些。

汉武帝的影视形象

过了没多久,李陵再次来到北海,他告诉苏武一个坏消息:汉武帝已崩逝。

苏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难过得每天都向着南方痛哭,哭得呕血不已。

4、归汉的消息

公元前87年,汉昭帝即位,他没有忘记寻找苏武,开始与匈奴和亲之后,汉昭帝派使者向匈奴单于打听苏武的消息,单于仍然不想放苏武回去,于是就回复说,苏武已经死了。

汉朝经常派使者来匈奴,此时,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使臣常惠仍然处于被匈奴监管的状态,他听说汉朝有使者前来的消息后,趁着夜晚前去拜见,原原本本地把出使匈奴、这几年被扣留的情况作了汇报。

汉朝使者最关心的当然还是苏武的情况,常惠于是替汉使想好了说辞,让他们以此去向单于要人:就说陛下打猎时射中了一只大雁,大雁脚上系有信帛,上面说苏武现在人在北海。

匈奴人的影视形象

汉使果然按照常惠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一时无话可说,只好承认苏武确实还活着,他派李陵前去迎接苏武,准备跟随使者归汉。

5、李陵悲歌

接回苏武之后,李陵再次设宴款待苏武。

虽然经历了北海的风霜雨雪,以及无穷无尽的贫困折磨,苏武的容颜难掩沧桑,但是他的精神状态很好,显然心中信念始终不曾破灭,相信自己终有归汉的这一天。

李陵频频向苏武敬酒,酒酣耳热之际,他百感交集,羡慕苏武的同时,也颇为当初自己的投降懊悔。

此时此刻,好像说什么都不足以表达他的悲伤与愧悔,于是李陵站起身来,一边慷慨悲歌,一边挥袖起舞,他唱道:

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扔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歌中讲述的正是李陵当年率领五千汉军鏖战匈奴,最后被团团围困不得已投降的情景,更让李陵悲伤的,是自己投降之后,汉武帝听到李陵为匈奴练兵的谣言,于是就把李陵的家人都处以族刑。现在李陵羡慕苏武可以荣耀归汉,自己虽然也想回汉朝,可是母亲已死,自己归去之后又能到哪里安身呢?

李陵的影视形象

6、苏武归汉

公元前81年春天,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此时距离他奉命出使匈奴,已经过去了19年时间。

当初跟随苏武一起出塞的,是一百多人的使团,如今跟随他一起回来的,只剩下9个人。

当初苏武出使匈奴之时,他还是身强体壮的中年人,如今归来,尘满面,鬓如霜,他已经是年届六旬的苍发老者。

汉昭帝十分厚待苏武,他让苏武带着祭品前去拜谒武帝的园庙,以告慰先皇;然后封他为典属国,专门负责与各属国的来往事务。

常惠、徐圣、赵终根三人被拜为中郎,赏赐丝帛两百匹;常惠后来官至右将军,还被封为列侯。

另外六个人则因为年纪太大,被赐还家乡,每人赐钱十万。

前74年,汉宣帝即位,苏武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不仅汉宣帝敬重苏武,朝中大臣,如平恩侯许广汉、平昌侯王无故、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等人,都很敬重苏武。

汉宣帝的影视形象

7、气节之辨

公元前60年,81岁的苏武去世。早在前74年,李陵已经在匈奴去世。

苏武和李陵的早年命运十分相似:父辈都是汉朝将军,都因为父辈的缘故被委以侍中,两个人的命运分歧是从他们和匈奴打交道开始的:苏武出使匈奴遇到变故被扣留,单于一直在招降他,但是苏武始终没有屈服,他所表现出来的,的确是一股宁死不屈的气概,当得起“不辱使命”四个字。

反观李陵,他在对敌匈奴之时,先是以五千对敌三万,后来以五千对敌十一万,以少对多,被强敌围攻又没有救兵支援,形势的确十分危急,此时他的选择,要么是战死,要么是投敌。紧急关头,他选择了下马投降。虽然是形势所迫,他投降之前也确实竭尽所能,可惜却还是没能坚持到最后。

对于李陵的投降,司马迁也曾经为他在汉武帝面前说情,为他争辩说只是假降,如果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从李陵下马投降开始,他的行为就已经无从辩白。这一点,他在送别苏武的时候感受尤其强烈,所以他悔恨、悲痛,可惜机会再不会重来。

使命、气节,这些平时看起来很虚无的东西,其实一向都是到了关键时刻才能体现出来,可惜到了那紧要的一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苏武和李陵的故事都记载在《汉书·李广苏建传》中,《汉书》记事全面,叙事优美,语言简洁,配有今注更容易读懂,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

汉书今注(套装全5册)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旗舰店¥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