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徐增的《而庵诗话》有这么一段话:“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摸,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这里,徐增把李白称为“天才”,杜甫称为“地才”,王维称为“人才”。
可能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相信,写出“危楼高百尺”“桃花潭水深千尺”“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尔来四万八千岁”“会须一饮三百杯”“千里江陵一日还”“燕山雪花大如席”“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样天才诗句的李白,是妥妥的天才无疑,他无须像杜甫那样刻苦用功,喝上几杯酒,奇妙的句子便喷涌而出,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惊艳古今,说他是“太白金星下凡”还是“文曲星下凡”都有人信。
这样的旷世奇才,到底需不需要后天努力?答案是肯定的。即使如李白,也付出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努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比我们优秀的人还要比我们努力!
李白出生于唐朝安西都护府最西边的城市,“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据说是李建成或李元吉的后代,其祖上为了逃避李世民追杀,所以迁徙至最遥远的边关。到了他父亲李客一代,经商多年,衣食无忧。
李白五岁那年,他们居家搬迁至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在蜀中,李白接受了比较充分的私塾教育,享受了宽松的成长环境。尤为珍贵的是,李白可以自由学习。
据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记载,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意思是,李白五岁接受蒙学,可以背诵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十岁的时候就已经遍读诸子百家。虽然有所夸张,但需要注意的是,十岁对多数人来说还是小小年纪,李白已经熟读百家典籍。
据《秋于敬亭送从侄卷游庐山序》记载,“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赠张相镐》里李白写“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小时背诵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十五岁,涉猎奇书,写出的东西自认为已超越司马相如。
晚唐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载,“白前后三拟词选,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别赋》。”《昭明文选》是先秦至南朝梁代八百年多间个作者的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集,其中就包括司马相如、曹植、谢灵运、谢脁、鲍照等的诗文,注意,李白不仅能熟读,更厉害的是,他还模仿《文选》的写作套路、语气、修辞,自己又拟写了三遍……三遍、2篇,这是很恐怖的题海战术,更恐怖的是,李白只留下了《恨》和《别赋》两篇,把其他的全部一把火烧掉了,就这一点,估计很多人望而却步。
还有个“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讲的就是李白小时候贪玩不好好学习,最后看到老太太把铁杵要磨成针的感化,再次发奋读书,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存疑,但是背后我们看到,李白也是认认真真读书的,也是一步步走来的。
这些都是李白二十岁前的努力,我们再看看李白之后的付出。
首先是对所有作品负责,反复修改,不断校正。
陈尚君在《李白诗歌文本多歧状态之分析》一文中,通过对存世李白文集各种善本和唐代选本古抄本的对比校勘,证明李白的诗歌确有初稿、定稿之别,并不是和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一挥而就”,许多诗歌都经过李白本人的反复修改。
一些重要作品如《古风五十九首》中的一些作品,甚至修改了不止一遍。比如,初稿《感兴八首》其六:西国有美女,结楼青云端。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高节夺明主,炯心如凝丹。常恐彩色晚,不为人所观。安得配君子,共成双飞鸾。定稿《古风》其二十七: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其次是继承并发扬汉乐府等体裁,独开生面。
李白有感于“大雅久不作,吾衰竞谁陈”,对“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的诗坛状况提出批评,他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和“建安风骨”,提出“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扛起复兴古风的大旗,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这主要体现在他大力拟作古乐府的创作实践中。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占之妙。再一方面,则是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如《古风五十九首》《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侠客行》《长干行》《长相思》等名篇。
再就是旁征博引,大量化用典故,文章耐读。
我们都知道,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文学、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的基础支撑和旁征博引,写出的东西就很单薄。
李白在这方面,是佼佼者,拟写《文选》之后,将前人的东西吃到了骨子里。比如,鲍照《拟行路难》写“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李白《行路难》直接就化用写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鲍照写“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李白《将进酒》就写了“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比如曹植《名都篇》中写“归来宴平乐”,李白《行路难》化用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将进酒》化用为“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最后,想说的是,那有什么旷世奇才,不用努力就可以文思泉涌呢,如果写的东西没有扎实的文学根基和深厚修养,即使有清新自然的句子,也难以经得起推敲,要想达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境界,至少要经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努力,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读多写,才有可能超越过去,李白如此,我们更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