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把你计划在他的未来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孙武给后人留下的更可宝贵的财富,是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全书总计六千多字。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孙子兵法》残简,除上述十三篇外,还有《孙子兵法》铁文《吴问》《四变》《黄帝我赤帝》《地形二》《见吴王》等五篇。此外,唐人杜佑《通典》中也保存有《吴王孙武问对》十一篇战法。这些资料都是对于原本《孙子兵法》的重要补充。《孙子兵法》是孙武在总结前人及当时战争经验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对有关战争的一系列问题都有着精辟的论述。
孙武剧照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阶级社会里,战争总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的。《孙子兵法》中开宗明义就说到了这个问题,“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认为“道”(政治)、“天”(天时)、“地”(地利)、“将”(将帅)、“法”(法制)是战前必须要详细分析的五种条件,把“道”即政治,放到了研究战争胜负问题的第一位。他还认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等七个方面是比较战争双方优劣的重要条件。
孙武和他的《孙子兵法》一国国君的政治修明,就能做到“令民与上同意”,这样就“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以上均见《计篇》),战争就能打胜。政治是否好,是否得到百姓的支持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这是孙武军事思想的核心,古往今来的一切战争都证明了孙武这一思想的正确。“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谋攻篇》)。这句充满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名言是《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又一精华。他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孙武祠堂(《地形篇》)指挥作战时,只有熟知敌情、我情、地形、天时和战场条件、社会条件,并通过对这些军事情报进行科学分析,真正做到“知彼知己”心中有数,才能够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和制定具体的符合实际的作战方案,夺取战争的胜利。否则,就会“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谋攻篇》)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
孙武马车《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孙子兵法》一书还揭示出不少军事规律,阐述了一系列的作战原则,有些至今仍有其科学价值。如《计篇》中提出了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战役思想。《作战篇》中论述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谋攻篇》中提出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主张和“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的集中优势兵力作战的原则。《虚实篇》提出了“避实而击虚”的思想。《军争篇》提出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等战术原则。
古代军事人物孙武同样的,这些战术原则和方针,也都凝聚了孙武对于军事实践的娴熟和体会,是他对军事研究、总结的结晶。自从《孙子兵法》问世以后,它就对我国古代的军事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还在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就已广为流传,当时的法家思想家韩非在《五蠹篇》中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曹操曾经总结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曹操集·孙子序》),他还为《孙子兵法》做了精辟的注释。唐太宗李世民对《孙子兵法》也是推崇备至的,他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李卫公问对》)。
孙武《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光辉的一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在隋朝时期,《孙子兵法》就被日本遣隋使带回国去,开始流传到国外。现今世界上,已有日、英、法、德、俄等多种文字的《孙子兵法》译本流传着,被各国公认为“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兵学鼻祖”。《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军事学的重大贡献孙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将与他的兵书一起,盛名永传。
参考资料:
·《孙子兵法》
·《曹操集·孙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