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小四
来源
新世相
五四青年节,一条献给年轻人的演讲视频《后浪》刷了屏,点燃的却是即将老去的“前浪们”。惹得争议四起。
我却在想:什么是前浪,什么是后浪?
年轻时该怎么活,而当一个人不再年轻,又该活成什么样?
想趁机推荐大家BBC投资制作的纪录片,最近刚上映: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片子备受好评,很多人看后又惊喜又感动,你在朋友圈和微博上都能看到讨论:
但我想讲的不是这部片子,而是当过“后浪”、后来也成了“前浪”的杜甫。
你很难把杜甫和“青年”联系在一起。
他好像一出生就是个老人。
我们习惯叫他“老杜”。他在我们小学的课本上也是个长者形象。
但你越年长,越会懂得老杜爱老杜,发现他的“青年气”。
比如王朔,曾经喜欢李白,后来转头喜欢杜甫。觉得他是个奇迹,能在忧国忧民没房没车缺吃少穿的情况下活到58岁。
王朔有一半是调侃,真正的“奇迹”是鲁迅那句:
“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你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
也年轻过,狂过,野过;也挫折过,失败过;
也经历过中年危机,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落落落,活得辛苦。
但你始终能在他身上看到那份“青年气”——
一直放不下,不服气,想当官,解救苍生,一直没放弃。
永远有一颗火热的心,无论世道多么艰难,生活多么不易。
这也许才是“前浪”们应该活成的样子。
杜甫很“忙”。从诗的数量上就能看出来
年,一个网友贴了组图:“杜甫的一天”。
他在语文课本的杜甫形象上加了几笔。杜甫有了各种样子:
打篮球的、自拍的、带墨镜的、骑自行车的。
杜甫的一生确实是忙碌的一生——
35岁之前,他还是个富二代。忙着追星,也就是李白;还忙着走天涯,嚣嚣张张玩了15年;
35岁之后,忙着当官,为了找到机会,从长安跑到成都,从成都跑到夔州。步履一直没咋停。
人生经历也丰富,从他的诗的数量就能看出来,多首。
李白都赶不上,也调侃他:
你太瘦了,也该歇歇了。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杜甫很“操心”。哪里有穷人,哪里就有他
杜甫住的草堂门口有颗枣树,有个无儿无女的单身妇女经常来打枣。
后来他离开了,亲戚住了进来,直接在枣树边围上了栅栏。
杜甫知道后就说,她不穷怎么会来打枣呢?你别吓唬她,亲和一点嘛。
杜甫这个人,经常是听着远处的新闻,仿佛就听到了对方的哭声。
战乱时的百姓哭:“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战场上的士兵哭:“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
自然界的万物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里,有个老人每个月都会去一次杜甫草堂,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杜甫对他这么重要。
老人说:因为他关心穷人。
但你不知道的是,杜甫曾是个很“野”的年轻人
杜甫年轻时很爱玩。
24岁科举失败后,他也不难过,开开心心回家收拾行李出门旅行。
路过泰山时,大手一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他喜欢骑马。活脱脱一个开跑车的富二代: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
看到自己满意的“座驾”就更豪情了。
有一回他看到了骏马,说有了这么骁勇飞腾的马,还愁日后不能建立功勋吗?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那会儿他想去哪就去哪。
路上遇到自己仰慕已久的李白,就跟着一起:采仙草、炼仙丹、访仙人。
求仙的那半年杜甫和李白处成了睡一个被窝的兄弟: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他和偶像李白一样“狂”,什么话都敢说
杜甫35岁第二次科举落榜,之后在长安苦苦求了三年职,好不容易得了个河西尉。
是个底层公务员,日常工作就是暴力收税和拍长官马屁。
他不愿做。
但傲,也得吃饭。
迫于生计,杜甫接受了朝廷给的参军一职,也就是看门人。
可杜甫这个人很刚直,也憋不住话。
好朋友房琯出事被贬官了,杜甫宁愿官不做了,也要劝皇帝要听进去直言进谏。
他也跟着被贬了。
离开长安前,杜甫给帮过自己的韦济写了首诗,说自己太难被驯服了,要去流浪了: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和李白一样。
不管多狂,在偶像李白面前,杜甫就是个小粉丝
杜甫和李白友谊的基点,就是两人都推崇李白。
刚认识那会,李白44,刚被贬;杜甫才33。
差了11岁,杜甫还不理解郁郁不得志的愤懑,只能陪着李白喝酒舞剑求仙。
李白醉酒后狂到连皇帝都不理,是杜甫告诉我们的: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永远站在自己偶像这一边。
李白后来跟随永王起兵,最后失败入狱。被流放,人人出来骂李白,只有杜甫站出来说: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杜甫40多岁后,开始经历求官不得,被贬,才理解了李白梦想破灭后的虚无。
当李白说自己:“我本楚狂人”时,杜甫才一语点破他:“佯狂真可哀”。
也有了对李白最打动人,也最有力量的评价——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李白对杜甫也很深情。
两人一生见了3次面,最后一次分手之后,李白再次想起杜甫,连酒都喝不出味儿了。就写了首诗: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对杜甫的思念,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紧紧追随着杜甫一同南去。
杜甫也很“幽默”。受的苦能笑着说
印象里的杜甫总是为天下苍生发着愁。不知道的是,他也很幽默。
家道中落后他靠朋友接济。47岁那年找朋友借钱时,好面子。
为了装作有点钱的样子,故意在口袋里留一枚钱,什么时候都不花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老了更是了,还透着股漫画男主的中二感。
去世前两年和朋友们喝酒,酒劲儿上来了他还要骑马。
大家看着瘦骨嶙峋的杜甫,劝他。他特狂:别看我满头白发,只要坐上马背,我重返十七岁。
果然,摔了。
他拍拍屁股站起来说自己——
“自夸足膂力,能骑生马驹。一朝被马踏,唇裂版齿无。”
活脱一幅漫画。
甚至幽默出了旷达。他对来看自己的朋友们说:
嵇康那么注重养生的人,还不是被砍了头!
杜甫也很“倒霉”。一辈子想做官,却找不到出路
杜甫35岁之前没受过什么苦,35岁父亲去世后,他决定参加科举。
做了很足的准备,也觉得胜券在握。
当榜单公布,杜甫和那一届的考生一看:
一个都不录取。
不是这届考生太差,而是他们遇上了最差的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为了跟皇帝证明,全天下最有才华的人都在朝廷了,民间已经没有可用之才了。
于是办了科举,却不录一人。
但杜甫最幸运的是,他娶了全唐最好的女人
唐朝的诗人们大多多情,李白可以写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但情感里的杜甫很是不解风情。
29岁时娶了小自己11岁的杨氏,称呼都是:老妻。
杜甫很爱在诗里写妻子。
写他们边下棋边看孩子们做鱼钩:“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写他们边游玩边看孩子们打闹:“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也多亏这些诗,我们可以一点一滴了解他们的爱情。
也就是杨小姐的“受难史”。
妻子杨氏原本是养在深闺的小姐,和杜甫结婚后,跟着他东奔西跑。住不好穿不暖: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而且还天天为杜甫担惊受怕: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安史之乱时,45岁的杜甫被俘虏,他担心远方的妻子想念自己,给妻子写了首特美的情诗。也是唯一一首: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想摸摸她透着香气的鬓发,怕被淋湿;想揽住月光下她洁白的手臂,怕她挨冻。
杜甫总说自己这一生愧对妻子:“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
虽然妻子跟着他受尽了苦,但他始终感念,不曾辜负。
杜甫的一生挺苦的,但对自己的苦,他看得挺开的
杜甫爱哭,但从不为自己哭。
他40多岁时见到了小时候的玩伴,再见面两个人各自都有了孩子。
开心的不得了。
那时候穷,他拿出最好的来款待朋友。比如肥嫩的韭菜和香喷的黄米。
当然也少不了酒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一连喝了十几杯也没醉。
开心的同时又感慨: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战乱年代,虽然今晚之后还是会分别,也无法预知未来。哪怕和好友只是再见一面,也是好的。
杜甫去世前最后一年,还见到了李龟年。
第一次见这个人时,杜甫还有着“开口咏凤凰”的豪迈;而今的杜甫,和妻子孩子们,住在湘江上的破船上。
但见到李龟年时,他开开心心打招呼: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只有苍生的苦他放不下,一生也没放下
他看得开自己的人生,但放不下人民的苦难。
杜甫在成都生活的两年,是这一生中最安逸的日子。没事就和妻子下下棋,在家养养鸡。
当时他也告诉自己:你已经老了,别操心了。国家安危有那些大臣在。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但他忘不了心里的百姓,想做官让人民过得更好。
于是离开草堂,带着全部家当,坐着一条小船。往长安方向走去。
中途病情越来越严重了,他不得已留在了夔州。
他已经没有朋友可以投靠了——
李白早已去世,他曾仗义执言的朋友房琯,和曾经救助他的官员也死了。
他自己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前些年得过痢疾,越来越瘦;还得了肺炎,天天晚上咳嗽;现在胳膊也断了一只,眼睛也瞎了。
吃的东西是自己卖草药换来的。
住的地方,是漂在湘江上的小破船。
但他还是心心念念放不下。
那年他登上岳阳楼,知道自己“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但最终牵挂的还是战乱里的战士,和流离失所的人民。
直到病死在湘江的船上之前,他依旧深信:
继续往长安出发,他就能帮到牵挂的百姓。
(素材来源
新世相编辑
冯秋璐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