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你,谁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可能绝大部分人的答案都相同,那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论写诗,李白还真没怕过谁。就连唐朝另一位大诗人杜甫都对李白钦佩不已,在《饮中八仙歌》中夸赞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因此他的性格在豪放的悲壮中又参杂着乐观的豁达,这些在他的诗歌中都有所表现。其实,李白一生写诗,有不少作品都是抒发自己在人生仕途上的不如意,他经常用大鹏来自喻,感慨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
李白在这种不羁狂放的性格影响下,也写出了不少特别豪放的诗歌。比如李白生平最“狂”的4句诗,第一句气势磅礴,五千年来无人能及。历史上很多文人都想模仿这句诗,却没有一位能够模仿出李白这句诗的精髓。
第一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句诗出自于李白年轻时所作的《上李邕》。开元六年,18岁的李白离家游历蜀中。第二年,李白来到了渝州,前去谒见刺史李邕。李白性格豪放不拘小节,这一点令李邕十分不满。史书上记载李邕接见李白时“颇自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高在上的李邕瞧不起李白这位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
李邕是开元初年的名人,他为人非常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辈向来都瞧不起。在与李白交谈时,李邕也是一副冷嘲热讽的神态,对李白十分的没有礼貌。因此,李白在临别时毫不客气地当场作了一首《上李邕》来讽刺李邕,提醒他不要轻视年轻人。
第二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句诗出自于李白中年时期所作的《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是商人之子,按照唐朝的科举制度,商人子弟是不能参加科举的。因此,李白虽然才高八斗,却无法通过科举跻身仕途,只能走献赋谋仕的路子。为了谋取功名,李白从开元二十二年就开始给唐玄宗献赋,却屡屡失败,没能引起唐玄宗的重视。
李白素来有远大的抱负,可是却始终得不到施展的机会,还经常因此遭到妻子的嫌弃,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终于在天宝元年这一年,通过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双重举荐,苦等八年的李白终于等来了唐玄宗召他入长安觐见的圣旨。欣喜若狂的李白,在与家中子女分别时,忍不住写下了这句诗。
不过,李白的这次长安之行却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原本以为此去长安定能一展抱负,结果没想到却成为了皇帝的御用诗人,只能用诗歌来讨皇帝欢心。
第三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句诗出自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李白离开长安第二年所写,是一首记梦诗。李白原本以为此去长安能被唐玄宗重用,从此一展胸中所学。可是结果却与他想的天差地远,他到长安后被任命为翰林供奉,连参与讨论朝廷大事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用诗歌来讨皇帝和妃子的欢心。
李白在长安待了两年时间,这两年可能是李白一生中最不开心的两年了。可是为了自己的远大理想,李白不得不忍受下来,直到最终希望破灭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在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李白做了一个梦,梦中游历吴越大地,醒来后明白了自由的真谛,懂得了万事都如流水东去一般不复返。他再次告别鲁东的亲朋好友,继续踏上了游历天下的征程。
第四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这句诗出自于李白晚年所作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肃宗上元元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回来的第二年,他从江夏前往浔阳重游庐山,特意作此诗寄殿中侍御史卢虚舟。此时的李白历尽磨难,虽然不复年轻时的狂傲自负,可是他却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而且在道家学说的影响之下,他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当年孔子前往楚国游说楚王,楚国隐士陆通在孔子乘坐的车旁唱凤歌一曲,以嘲笑孔子痴迷仕途。陆通就是楚狂接舆,李白以楚狂自比,说明他对自己的仕途已经完全失望,流露出要像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的生活。
上元三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之上强撑身体写下了《临终歌》,其中有一句:“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这句诗与《上李邕》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合起来读,令人分外感到心酸。高傲了一辈子的李白,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李白这4句最“狂”的诗,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