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歌》这一课是根据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琅琅上口的儿歌之中。全文读起来节奏明快,易于理解和背诵。
全文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前四行采用一问一答,分别以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方式,引出姓氏“李”和“张”,后两行采用三字一句的形式,介绍了两组音近姓氏“胡、吴”“徐、许”。第二小节列举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的八个姓氏,以及“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四个复姓,说明中国姓氏之多,以及中国姓氏的多样性。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本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教师谈话,了解学生名字。
第二,播放《百家姓》音频,请同学们认真听,分组交流,听到了哪些姓氏?
第三,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学生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书空。教师边写边讲解生字“姓、氏”。提示学生注意“姓”是后鼻音,“氏”是翘舌音。让学生齐读课题。
第四,分层朗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3.教师指导朗读:课文节奏轻快,有问有答,有分有合,读起来富有音韵美。第二小节由8个单姓和4个复姓组成,朗读时要注意姓氏之间的停顿,以及单姓与复姓的节奏变化。姓氏之间不粘连,读出节奏感。
4.多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拍手读等。
第五,趣味诵读,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儿歌中知道的姓氏涂上颜色。
2.指导学习第1~4行。
①可以找姓李和姓张的同学,以问答形式朗读这前四行。
②指导识记生字“李”“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识记方法,比如加一加。“弓+长”组成“张”,认识弓字旁,知道含“弓”的字,多与弓箭类武器、丝弦类乐器有关;“木+子”组成“李”。
③让班上姓李和姓张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姓,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④向学生介绍张姓和李姓的由来。
⑤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姓李和姓张的古代著名人物,如大诗人李白,三国时期的名将张飞等。
3.指导学习第5、6行。
注意,这两行中出现的姓氏,读音相似,注意读准字音。
运用上面学习的“加一加”方法,学习这两行中出现的三个姓氏。特别指出介绍“徐”这个姓氏的方法和其他三个姓氏不同。(“徐”是通过“说偏旁”的方法来介绍的。)
拓展练习用“说偏旁”的方法,介绍姓氏。
第一小学中学习了两种介绍姓氏的方法“加一加”“说偏旁”,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哪些姓氏,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介绍。
4.拓展思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有没有其它方法介绍姓氏?
出示课后题,学习第三种介绍姓氏的方法:组词。
5.了解单姓和复姓。
①出示课文第二小节,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姓氏有何不同?
②教师联系历史或故事中的著名人物,如司马光,诸葛亮,欧阳修等,帮助学生理解复姓,还可以补充更多的常见复姓,如慕容、端木、公孙等。
③向学生介绍说明复姓的由来。
④总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这是单姓;也有两个字的,这样的叫复姓。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留心观察,这样可以了解到更多姓氏,学到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