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读过几天书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诗文大家往往都有与其贡献、影响、身份、诗风或文风相匹配的雅号。比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佛王维等等。
今天,我们说说最有名的诗仙李白。据传,唐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年,42岁的李白进京,遇到贺知章,84岁的贺知章读到李白的《将进酒》,惊为“谪仙人”。于是,请李白喝酒。欢饮过后,由于没带现金,只好把腰间佩带朝廷所赐“金龟”押给店家。要知道,在唐朝须三品以上大员才有资格获赐佩带“金龟”。由此,也引出了一段“金龟换酒”的文坛佳话。两位年龄相差40多岁、叱咤诗坛江湖、声名如雷的顶级高手相遇,把酒话诗、纵横格律、开怀畅饮,想必其中之乐也是前无古人的。
更让人称道的是,由于人们对李白作品的喜爱,加上贺知章对李白“谪仙人”的评价,于是,李白有了“诗仙”的雅号,一千多年来,早已为人们所认同并深深铭记。
就李白诗歌的艺术水平而言,称其为“诗仙”一点也不为过。可是偏偏后来又出了一位皇帝口中的“诗仙”,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件事,这位“诗仙”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少年成名,然而仕途并不顺畅,但这没有影响他接二连三的优秀作品问世。在唐代,白居易的海外影响力远超李白,相邻一些国家的王室都对白居易顶礼膜拜,不惜重金高价收购其作品。
公元年,75岁的白居易辞世,即将(李忱于4年后,即年登基)继位的皇帝唐宣宗李忱非常悲痛,写下了《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历史上的唐宣宗,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大唐王朝逐步修复“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伤害,出现了中兴局面。同时,他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诗风雄健宏阔,帝王气息浓郁。“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的诗句就出自唐宣宗之手。
尽管尚未正式成为天子,但能为白居易写下“一度思卿一怆然”如此深情的悼亡诗,可见白居易在李忱心目中的地位。
回到主题,正是诗中“谁教冥路作诗仙”一句,有人主张,白居易的“诗仙”名号是“皇封”“御赐”,而相比之下,李白的“诗仙”只能是民间的称谓,从等级、档次和分量上讲,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当然了,无论是“皇封”“御赐”,还是民间叫法,都印证了两个人在诗文方面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都不影响人们对其作品的喜爱。
王孝信来源长白山日报
编辑周章龙
编审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