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李白的一句讽刺,说尽了李白的致命不足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李白

李白,在他所生活的唐朝时期,虽然没有获得如他设想中的那种青云直上的地位,但是在整个唐朝人眼中,这样一个放荡不羁的诗人是他们所有人的偶像。

据说,盛唐时期,李白若是来到了长安,那么朝中的权贵们几乎都是以小粉丝的姿态,匆忙忙赶过去想要一睹风姿。就连当时的唐明皇李隆基,也对李白礼遇有加,亲自给他喂汤喂药。

皇帝大臣们尚且如此,更别说底下的那些小文人了。李白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相当于顶级流量且不可推翻的存在。可是,就算是李白,也总是免不了有被人轻视的时候,而这个人,就是上面那首诗中的“李邕”。

乍一看,他们两个还是同一姓,难不成有什么渊源,实际上并不是,说起这个李邕,他在当时的名气并不小,在唐高宗时期他就已经闻名遐,而且他也是我国十分著名的书法家,为人十分不错,经常去周济他人,再加上这人平时经常给人写文章,所以也拿了不少稿费,累积起来已经媲美得上家财万贯。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李邕也曾和杜甫有过交往,对待当时同样是小白的两个人,李邕的态度可是千差万别,他曾对杜甫大加称赞,两人也是关系很好的忘年交。

这就令人好奇了,这样的人怎么会瞧不起李白呢?难不成有什么误会?

实际上就跟李白他个人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李白在青少年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他始终不变的狂妄不羁。在有一次,作为长辈加前辈的李邕去招待一些青年才子,李白也前来拜访,但是在席间,李白却失了小辈本分,竟然不顾长辈随便谈王论霸。

于是,这位老前辈就在席上对他表示非常的不满,讽刺李白太过于自矜自负,一句“颇自矜”就给李白的言行定了罪,可李白却满不在意,随手就写下了以上那首诗,呈给了这位渝州刺史。

这一次鄙夷的经历,让李邕得以和李白牵扯上割不断的关系,总观李白的一生,若是说瞧不起他的人,那还真数不出几个,但我们仔细想,正是因为独一无二,李邕的讽刺才带了那么一些让人深思的地方。

或许就是他为官多年,深知如何为人处世,又愿意为年轻人做一些提点,所以才点出了他们才华纵横之外致命的地方。李白一生,确确实实是因为他的太过于骄傲而成名,但同样也是因为他的太过于骄傲而抑郁不得志,他渴望青天,奈何总是差上一两步。

但同样的,就像人是一面镜子,看着对方才能够更加明白自己的样子,当李邕对李白进行批评时,事实上他或许看到的更多是自己的影子,李邕本人也是从小聪慧多才,中年时期在朝中更是如鱼得水,但奈何就是这份从中隐隐生出的骄傲,让他在70多岁时,被当时的宰相定罪,最后竟然被狱中的小吏给活活打死。

由此可见,在反驳批评别人的同时,那些批评的话语未尝就不是自己身上的缺点。只有不断审查过自己,但同时去观摩他人的人,才能够保证自己做到心如止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