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乌江
七下中国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的批注式教案
01学习目标
知道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道宋元时期发达的交通网络
本课共三个子目。分别是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02
每逢盛大的节日或庆典,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炮竹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美好的祝愿。那么烟花是由什么制成的呢?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宋代的市井生活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探究竟。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03第一子目繁华的都市生活
学生先阅读课文,思考著名的大都市有哪些?社会生活有哪些表现?
1、著名都市
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老师具体讲解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多次举办庙会。
2.社会生活
具体表现:瓦子、勾栏、杂剧、节日
先讲瓦子、勾栏。
(学生阅读课文,自己找出什么是瓦子、勾栏?)
提问:让学生学会穿越,假如你生活在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想象一下你在瓦子都可以进行哪些休闲娱乐活动?
再讲宋元杂剧。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主要形式是杂剧,它形成于宋,兴盛于元,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元朝时期,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出示图片:你能猜出这些杂剧艺人在做什么吗?(看课文P56)让学生回答。
最后讲节日风俗。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学生看课本P56页)相关史事。学生阅读课文,看有哪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学生齐朗读诗: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什么节?
春节燃放爆竹。现在每年春节放鞭炮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宵节赏灯。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
端午节
04第二子目宋词和元曲
学生先阅读课文。思考词的含义、词的形成与发展、词的内容。
(1)词的含义
一种新体诗歌,句子长短不一,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2)词的形成与发展
唐代已经出现,五代到两宋得到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
(3)词的内容
开始多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具体有哪些代表人物、作品及风格?老师事先准备一个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
老师出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并朗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李清照简介
生活于两宋之交,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章丘区)人。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而以词的成就最高。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清照代表作《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朝,词的内容呈现出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名家辈出的原因是什么?
就时代背景考察,两宋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文娱之勃兴……为词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最充分的社会条件。
就美学因素考察,诗这种体裁,由于形式过于整齐,有时难免影响了它的表现力……词正弥补了这种不足。它可以用各种长短句或疏或密、灵活多变地表达深长、细腻、丰富的情感。
——《中国文学史》
学生充分讨论后回答
原因:1、都市经济发达;2、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3、词灵活多变,利于抒发个人的情愫;4、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诗词表达感情。
最后讲元曲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元曲的组成、杂剧的含义及代表人物?
(1)元曲的组成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2)杂剧的含义
杂剧是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
宋、元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
05第三子目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阅读课文P58页的最后子目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思考:《资治通鉴》的作者(朝代)、书名含义、体例、内容和地位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再补充讲解。
《资治通鉴》
(1)性 质: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内 容: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3)书名含义: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4)地 位: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附图片)
06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传统节日习俗流传至今
二、宋词和元曲
宋词特点:新体诗歌
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元曲特点:综合性艺术
著名戏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感谢您阅读乌江说教育的文章。如果你喜欢这方面内容,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