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李白传世真迹,世间只此一副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518420286668560&wfr=spider&for=pc

“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宫,故曰王屋山也。”公元年,适逢李白、杜甫和高适同游王屋山,来到唐玄宗打造的阳台观,三人正当壮年,一时无两。当时入住阳台观的是司马承祯,相传司马承祯在此地创作了巨幅的山水画,画中山水云涧、沟壑飞鸽、仙鹤自舞,气势磅礴。李白在此和司马承祯相遇,司马赞叹李白有“仙风道骨”,二人结为忘年之好,在司马的鼓舞下,李白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大鹏遇希有鸟赋》,传为佳话。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这是开篇第一句,讲的就是在阳台观遇到司马承祯的故事,司马承祯夸赞李白有神游八级的样子,于是写下这篇来纪念。过了二十年,李白再登阳台观,司马承祯早已去世,眼前的一切,物是人非,于是挥笔写下了“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这就是李白唯一存世的《上阳台帖》,再无二。

平时我们只知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只知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旷达,却从没见过这位大名鼎鼎的诗人,写出来的字是什么样的,有句老话叫”字如其人,”因此可以想象李白的字,一定是如同他的人,他的诗一般洒脱、旷荡。

这就是李白唯一存世的《上阳台帖》,是不是如他的人一般,放浪形骸,不拘一格,可以看到,上面不仅仅有李白一个人的字,上面可是有着四十多个皇帝的提拔,接下来就细细的数一数。

宋徽宗是第一个收藏《上阳台帖》的皇帝,所以他的提拔是在最前面的,有一个笑谈就是,人们研究李白的书法,却意外发现宋徽宗的瘦金体写的很好。在《上阳台帖》的右上角,有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体提的“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字,在下面还有一列提拔“太白常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贴,字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恃以诗鸣也。“从这句话来看,当时徽宗收藏的李白作不只是有《上阳台》这一个帖子,李白的行、草的造诣都是极高的,和他的诗一样耀眼,所以才”乃至白不恃诗鸣也。“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上阳台帖在哪?还有没有机会在一睹真容?现在《上阳台帖》已被故宫博物馆所收藏,当时是被民国某位大收藏家所得,后来献给国家,国家再捐献给故宫,此中曲折自不在谈。现在想要见到这一传世作,只能凭运气了,因为在年4月已经展出过一次,这种文物一般都是几十年才展出一次,所以大家,看运气吧。

李白,唐代大诗人,我们熟悉的,是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正气侠气;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气万丈;是“且乐一杯生前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的豁达通透,就如同《猫妖传》中的李白一样,当他吟出“会向瑶台月下逢”那一句时,真的感觉浪漫到了极致,也只有盛世大唐才可以造就这等天才。可在现代人看到的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李白多年的郁郁不得志,他虽有过让高力士脱靴,让杨贵妃研磨的高光,可是在这之后,也没有受到重用,被高力士打压,只能在诗中为自己流泪。

在《上阳台帖》上,乾隆皇帝题“青莲逸翰”四字,也是全贴中最大的四个字。元代张晏题“谪仙传世书甚少,常云:呕、虞、褚、陆等书奴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以见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志,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我是容嬷嬷,每天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书法知识,感谢缘分。(附《上阳台帖》全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