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 李栽培 >> 李白一个修道的诗人

李白一个修道的诗人

李白虽然一直以诗仙身份流传于中学课本之中,似乎以诗成名的文人在普遍的印象中,都是文质彬彬、身体孱弱的模样。但是实际上,李白一个修道的武林高手。

诗仙太白

道教是构成李白思想世界的重要因素。在其诗中,诸多意象均与其神仙道教的尊崇紧密相关,离开道教,便无法理解李白的世界。

李白在五岁时便于道教结缘,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追忆说: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六甲”不是怀孕的那个身怀六甲,而是指的是从战国秦汉时期流传下来的一种神仙方术。“六甲”作为经典被收录于道教“万神殿”中,被不同流派传承发展。该项技术除了用于测算日期之外,还应用在军事领域。

随着年龄增长,道教对李白的影响也越加深重,李白对仙人的向往,已经开始在其诗中体现。

他在《凤笙篇》一诗中说道: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学得昆丘彩凤鸣”指的是一种传说中饲养凤凰的仙术。在当时驯养大鸟被视作祥瑞之事,而练气、餐金液则是修炼成仙的方式。

李白渴望的神宠和交通工具

不过个人认为,此时李白已经游历了一段时间,水路、陆路行进缓慢。很有可能也是当时也在发牢骚,希望要么能自己飞,要么有巨鸟带他飞。

到了二十岁,李白接受了道士手中的长生符箓,在他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坦陈: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李白自信的声称自己原本是应在白玉京修炼的仙人,却因为追求世间之乐而被变着下凡。因此自视甚高,思想上肆无忌惮、目空一切。

道家道教的重要来源是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收集了帝王的修身之道,也包含了长生道术的萌芽。受此思想影响的李白起了入长安之心。希望效仿广成子指导黄帝一般,指导帝王修身治国之道。

李白在《明堂赋》中,将高宗和武后称为天皇天后,并且在文中表达自己的理想政治:神明通达、阴阳大顺,天子采时顺方,王化至于九夷五狄,万国因之来朝;君明臣贤,天皇垂拱而治而身游帝乡,人和时康而进于太平之世。如此,结合道教帝王之师的思想,便可理解其入长安之心了。

李白被高天师授道箓、正式入道之后,李白开始一心炼丹服药。他的好友独孤及在《送李白之曹南序》中提到:“仙药满囊,道书盈箧。”说明李白早已是道人模样。

总之李白是一个虔诚的道教徒,向道之心并未因为“功名”追求而又任何折扣。如果李白不是发自内心求道,向他这样一个追求自由。放荡不羁的人会主动要求反绑双手,数日不吃不喝,围绕道坛而行,不停地诵经祭神?如果没有虔诚的信仰,李白怎么能够在漂泊潦倒、生活没有着落的时候,倾其所有,炼丹服食。

因此,李白终其一生都在信道,一直履行“谪仙”的使命。降入凡尘,辅佐君王,重返天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