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出生名门,家学熏陶、书香门第、秀外慧中、冰雪聪明。又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了最美好的人,和丈夫赵明诚珠联璧合、夫唱妇随、志趣相投、诗酒倍伴。仿佛一个女人最羡慕的一切,她都拥有了。但是就像道德经当中的一句话——大成若缺,老天不会给人最圆满的。都要有所缺陷。仿佛才是人生。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安守田园、把玩金石、烹茶煮酒,度过了一生中平静而又难得的快乐岁月之后。迎来了一生中的挫折和磨难。在那段时间里李清照帮助赵明诚大体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这是一部非常有影响的金石学著作。
李清照44岁那年,宋钦宗靖康二年,也是高宗建元元年,公元年。发生了不仅影响宋代历史而且改变了宋人生活的巨大事件。金人大举入侵,掠走了徽宗和钦宗父子北去,这就是靖康之耻。这不仅是宋人的灾难,也是赵李二人的巨大灾难。当时北方局势越来越紧张,李清照开始着手整理金石古玩南下。但是没想到,当时12月青州兵变,李清照在青州的大量书籍金石被焚毁。他压着15车贵重的金石器物前往镇江,却赶上镇江被攻陷,守城弃城逃跑。李清照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珍宝押抵江宁,此时的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可是这样一位书生气的长官未能胜任,下属的叛乱由于不能镇压被革职,此后赵明诚又被派到湖州上任。夫妻二人分别的时候局势更加糟糕,李清照知道此次一别,随时可能遭遇兵祸。她担心自己保护不了这批文物,就问赵明诚:“如果遭遇不测,怎么办?”赵明诚说:“如果遭遇不测,就先抛弃辎重,再抛弃衣物,然后是书籍。然后是卷轴,最后是古玩器皿。“夫妻二人一生所记的《赵氏神妙帖》,要与李清照共存亡。年,二人一路南下逃亡,当走到乌江边上,也就是当年西楚霸王自刎的江边。李清照站在江畔,浮想联翩,心潮澎湃,随口咏出了那首传颂千古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命运的不测再次袭击了李清照和赵明诚。年,49岁的赵明诚疾病发作,去世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一生的感情,两人30年幸福美满的婚姻就此落下帷幕。埋葬了赵明诚之后,李清照大病一场,开始孤雁南飞。这个时候面对着丈夫赵明诚留下的15车金石古玩。李清照非常为难,百感交集。它既是夫妇二人一生的心血,也是逃难路上巨大的累赘和负担。这时李清照形单影只,托运这堆积如山的收藏品奔波在路上。她想把这15车绝大多数的藏品寄托到洪州,因为他的弟弟随皇室逃到那里。可是没想到第二年金兵攻陷洪州,这15车绝世珍品化为灰烬。备受打击几乎麻木的李清照带着随身的最后几箱藏品,颠沛流离辗转奔波到绍兴,他租了一个姓钟的文世家的房屋居住,暂时安定下来。她把这几项古玩字画放在卧榻底下,闲暇时拿出把玩。没想到一夜之间有盗贼挖墙而入偷走了五个箱子,李清照悲愤至极,为了找回承载她心血和记忆的箱子,她公开悬赏可是没想到,过了几天,房东却拿着18轴画卷前来领赏。至此,真相大白了。可是一个身在异乡为异客孤苦伶仃的弱女子,又能怎么样呢?李清照只好花钱又赎回画卷。可是其他藏品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了,此时的李清照,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孤苦伶仃,柔弱无助。
《声声慢》就是现在写在这个时候,写在她颠沛流离备受折磨的下半生。此时大宋被清兵入侵,国破家亡,此时李清照痛失所爱,流离失所。她的词中,再也没有了小儿女的清新可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词,写成一种音节和韵律上的忧愁而又低徊的美感。这七组叠词回还往复、婉转凄楚,就像是一个伤心人,不断的轻声低诉。还没完全。就已经让人黯然神伤。寻寻觅觅,李清照怅然若失。苦苦寻觅,想要把一切都找回来,却只见冷冷清清。怎能不让人更加感到凄惨悲凄。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心情特别的忧郁、低迷。而又加上这乍暖还寒时节,秋天的天气,总是忽然变暖,忽然变冷。最难保养休息,在这样的时节就更睡不着了。如果真的能够睡去,还能暂时逃离眼前的苦楚,也算是暂时的幸福。但是往往越想入眠,越难入眠。索性坐起,喝点酒,暖暖身子吧!可是这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敌得过这早晚寒风的气息。我这北方的人来到水土不服的南方,我怎么能承受?这人气变迁时节转换。此时一行大雁飞过,更让人伤心,仿佛他们都是旧日的相识,还记得那年也是秋天,我也能看到些许微凉,那是怎样一种甜蜜的忧伤。那年我曾经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是短暂的分别,我看到大雁,想起爱人捎给我远方的书信,思念的月光,洒满归路,可是大雁,此时我又看到了你。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园中的菊花堆积满地,都憔悴不堪。想当年我还曾经写过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句子。如今再也不是那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时候了。有花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如今花容月貌已经凋离。还有谁?能来采摘。守着窗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我冷冷清清的,守着窗子。独自一人,我怎么挨到天黑?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而孤独又使漫长变得更加难捱。好不容易捱到天黑,却有下起雨来。梧桐上细雨淋漓,到黄昏还是点点滴滴,这疾风、骤雨、孤雁、梧桐,这眼前的一切使哀怨重重叠叠无以复加,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本来就容易引发人的愁姿,当年少年不识愁滋味,而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古往今来,人们对这首词给予很高的评价,可是,我觉得对于李清照来说,她就应该是那种明媚的,优雅的,应该品她的爱,赏她的花,写她的词,而生活的无奈一再把她抛弃又扔下,他不能再像那样美丽而柔软。她只能慢慢被折磨的粗糙和哀怨。
接下来的生活,再一次将李清照投入深渊。在如此孤苦伶仃,彷徨无助的时候,在脆弱的时候,她多希望有一个肩膀靠一靠,有一个臂弯靠一靠。这个时候,有一个男人张汝舟出现了。这个张汝舟对李清照百般温柔甜蜜体贴,李清照历经痛苦波折的内心,彻底融化了,身心俱疲,李清照太想安稳,没过多久就嫁给了张汝舟。当你太需要一件东西的时候,就必然,会失去所有的判断力和抵抗力。还需要温暖和爱的李清照。此时没有力量更没有能力来清醒的判断。二婚后的生活证明了,张汝舟不是为了李清照的,容貌和才华。而且为了她那些价值连城的藏品而来。时间越长,张汝舟越来越暴露出他的浅薄、粗俗的本性。李清照痛苦万分欲哭无泪。她的藏品并没有张汝舟想象的那样丰富,而又不愿相让,这让张汝舟十分恼火。本来李清照希望维持这个家,将就着,度完后半生,但是最后一次希望也破灭了。张汝舟眼见得不到这些藏品,最后竟然恼羞成怒,拳脚相加,竟然想要把她打死,以获得这些藏品。百般折磨,李清照痛定思痛,挣扎着坚强起来,他拿到了张汝舟徇私舞弊用欺瞒手段获得官职的证据,将他告上公堂。根据宋朝的法律,妻子告丈夫,如果证据确凿妻子也要入狱。李清照此时宁愿入狱,也不愿意苟且偷生的生活,二人双双入狱。幸亏赵李二家还有人在朝为官,帮助李清照,仅仅九天就被放出。终于摆脱了这个噩梦版的牢笼,在绍兴13年年前后李清照将丈夫赵明诚的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完毕,上缴朝廷。十多年后。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故土难归的遗憾,在极度痛苦的日子中,73岁时李清照悄然离开了人世。
命运对这种冰清玉洁的才女,是何其不公。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李清照后来的生活,遇人不淑。纵使努力的反抗终于改变命运,让人从心底里心疼她的坚强。虽然我们把李清照的词和生活都讲完了,但我们心里宁愿她还是那个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可爱、纯洁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