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读
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其中,“文中的”这一限制条件表明,中考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较为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
解答文言虚词题常用方法
1.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兼有空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也肯定不同。2.语境推断法。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虚词上下文语境完整,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可考虑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断断。3.句位分析法。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搭配关系不同,它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也往往不同。4.标志识别法。有些文言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5.结构互训法。文言文中多结构一致、前后对称的整句,往往处在相同位置的虚词其词性意义或功能用法也相同,所以知道了其中一个的用法,也可大致判断另外一个的用法。6.关系分析法。判断虚词的用法更多的是看这个虚词在句中起的语法作用,它跟前后文构成什么样的意义关系,尤其是“而”“以”作连词用时,其意义关系往往比较复杂,有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因果、假设……,一定要瞻前顾后,仔细揣摩,加以确定。7.成语印证法。很多成语源自古诗文,凝固了很多文言现象,包括虚词用法的一些规律特点,通过一些熟知的成语来推知印证文言材料中的虚词用法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中考真题:
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吴广者,阳夏人也C.不必藏于己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其如土石何考查对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A.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者:助词,……的人/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C.于:介词,在/介词,比;D.其:代词,它/助词,加强反问语气;故选A。2.(·青海·中考真题)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出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意与日去/呼尔而与之B.非志无以成学/可以为师矣C.夫君子之行/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淫慢则不能励精/入则无法家拂士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要在平时积累文言词汇,结合具体语境先弄清句子的意思,在由句子意思辨析推断词语的意思。A.介词,随着/介词,给;B.连词,来,拿来/介词,凭借;C.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发端/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发端;D.连词,就/连词,如果;故选C。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李纲,自其祖始居无锡。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靖康元,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暂避敌锋。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太宰时中忿曰:“李纲莫能将兵否?”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乃以纲为尚书右丞。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上感悟,遂命辍行。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节选自《宋史·李纲传》)(注释)①斡离不:人名。②中官:皇后。下列句中的“以”与“以言事忤权贵”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待勤王之师B.愿以死报C.以中有足乐者D.策之不以其道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含义。理解句意,推断文言文虚词含义。“以言事忤权贵”句意为:因为上书言事得罪权贵。以:介词,因为;A.句意:以等待勤王军队的到来。以:连词,相当于“而”;B.句意:我愿意以死相报。以:介词,用;C.句意: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以:介词,因为;D.句意: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以:介词,用;故选C。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登延佑二年进士第,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民素不知井饮,汲于河流,故多疾疠;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灾。景行教民穿井以饮,陶瓦以代茅茨,民始免于疾疠火灾。豪民十人,号“十虎”,干政害民,悉捕置之法。乃创学舍,礼师儒,劝民斥腴田以膳士,弦诵之声遂盛。调永新州判官,奉郡府命,核民田租,除刬①宿弊,奸欺不容,细民赖焉。转抚州路宜黄县尹,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升抚州路总管府推官,发擿②奸伏,郡无冤狱。金溪县民陶甲,厚积而凶险,尝屡诬陷其县长吏罢去之,由是官吏畏其人,不敢诘治,陶遂暴横于一郡。景行至,以法痛绳之,徙五百里外。金溪豪僧云住,发人冢墓取财物,事觉,官吏受贿,缓其狱。景行急按之,僧以贿动之,不听,乃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一不顾,卒治之如法。由是豪滑屏迹,良民获安。景行所历州县,皆有惠政③;所去,民皆立石颂之。以朝列大夫致仕,年七十四卒。(选自《元史·列传第七十九》,有删节)注:①刬chǎn,同“铲”。②擿,(tì),揭发。③惠政,爱民的政绩。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劝民斥腴田以膳士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B.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C.厚积而凶险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D.乃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A.来,用来/来,用来;B.结构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表并列,并且/表顺承,不译;D.于是/竟然;故选A。5.(·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史思明屯兵于河清,欲绝光弼①粮道。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既夕,还河阳,留兵千人,使将雍希颢守其栅②,曰:“贼将高廷晖、李日越,皆万人敌也,至勿与战,降则俱来。”诸将莫谕其意,皆窃笑之。既而思明果谓日越曰:“李光弼长于凭城,今出在野,汝以铁骑宵济,为我取之,不得,;则勿反。”日越将五百骑,晨至栅下,问曰:“司空在乎?”希颢曰:“夜去矣。”日越曰:“失光弼而得希颢,吾死必矣!”遂请降,希颢与之俱见光弼。光弼厚待之,任以心腹。高廷晖闻之,亦降。或问光弼:“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常恨不得野战,闻我在外,以为可必取。日越不获我,势不敢归;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选自《智囊全集》中华书局年版)(注释)①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曾任司空一职。②栅:营寨。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屠惧,投以骨C.去以六月息者也D.以以中有足乐者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理解虚词的含义要注意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义和用法。“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中的“以”是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A.句意为: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B.句意为: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以:介词,把。C.句意为: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以:介词,凭借。D.句意为:因为心中有足够的乐趣。以:因为。故选A。考前冲刺: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及答题思路汇总建议打印考前冲刺:苏州近五年中考作文真题分析教你快速破题考前冲刺: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全汇总可收藏打印中学语文:及常见标点符号的作用yi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知识点大全微课视频: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漫画解读一读就懂